1.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被比喻为“天下第一痛”,很多病人都承受着此病的折磨。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到几分钟。疼痛如放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疼痛严重时,病人不可忍受,备受煎熬。
2.为何叫三叉神经?
顾名思义,三叉神经就是一条具有三个分叉的神经。三叉神经是从颅内脑底的半月神经节向颅外发出是周围神经纤维,分布在颜面部、前额部、鼻、口腔等的皮肤及粘膜上,收集这些部位的外感受信息向内传回到半月神经节,然后再从三叉神经半月节向脑干发出一个扁平而且短短的中枢支,再把这些感受到的外界信息传至脑内脑干区的相关核团,这就是三叉神经的大体解剖传导通路。
3.三叉神经痛发病的大致情况如何?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约占70%~80%,10岁以下亦有个别发病。表现为一侧颜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内闪电式反复发作性的刀割样剧烈疼痛。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其正常工作或生活,被称为最顽固、最痛苦的一种疾病。因有的患者不能忍受痛苦,甚至曾有“轻生”的例子发生。根据资料统计其患病率为.8人/10万人口,女性略多于男性。
4.三叉神经痛为什么号称“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一般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疼痛主要是发生在半侧面部,下颌、牙龈牙齿及眼部周围,呈发作性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发作时仅为半侧脸疼痛。不会越过中线到另一侧脸,多数病人存在“扳机点”,发作初期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等动作触动“扳机点”而引起疼痛发作,严重的使病人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病人因为惧怕疼痛,致使不敢刷牙、进食、吃饭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5.什么症状可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这种病的表现是比较典型的,主要是以面部三叉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发生的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是电击、刀割一样的疼痛。除外其他的疾病以后,就容易诊断了。
6.三叉神经痛疼痛的特点是怎样的?
三叉神经痛的特点疼痛是发作性的疼痛,疼痛的程度非常剧烈。病人感觉是一种刀割或者是电击一样的疼痛。疼痛来的非常突然,常常是持续几分钟,然后又突然缓解。有时候正在看病期间病人疼痛突然发作,疼的病人就躺在地上打滚。这种疼痛可以有缓解期,疼一段时间以后能缓解一段时间。缓解期有的可以长达数十天,然后又开始一个发作的周期。这种疼痛非常痛苦以至于有的病人不堪忍受,寻求自杀。
7.什么是“扳机点”?
“扳机点”就是病人在面部有一个非常敏感的疼痛点,这个点常常是引起发作的一个起源点。当你一触摸这个点的时候病人就会引起疼痛发作,这个点常常是在嘴唇的周围。所以病人一说话、一喝水、一刷牙就会发作。这样由于这个点的存在就限制了病人的吃饭、喝水、说话,使病人非常痛苦。
8.三叉神经痛是如何引起的?
三叉神经痛多数是因神经根部出脑干段长期受血管压迫引起,由于包裹该段神经的鞘膜本身相对薄弱,对压迫刺激较敏感,血管长期压迫后造成神经表面的保护膜破坏,神经裸露,形成短路,产生异常信号,引起面部疼痛。好比电线老化后电线皮脱落,电线内部的铜丝外露形成短路。
9.三叉神经痛有什么并发症吗?
可并发半侧面部痉挛,三叉神经支配区也可发生不典型的面部疼痛,但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总是长于数秒,通常为数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疼痛本身为钝性,压榨性或烧灼样,对不典型疼痛者,外科治疗无效,有时导致抑郁症。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常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有少数患者出现跳动,抽搐,也有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涕,出汗,高血压等症。
10.什么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一)病因
1﹒颅中窝和颅后窝的颅内病变,如神经鞘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动脉瘤、颅底的炎症粘连,鼻源性和耳源性颅底蛛网膜炎等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
2﹒头面部创伤累及三叉神经。
3﹒病灶感染和牙源性病灶感染,如拔牙后损伤、感染、手术后颊部囊肿、颞动脉炎等。
4﹒其他,如三叉神经麻痹、Calvani疼痛、Tolosa‐Hunt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持续性疼痛,有时为烧灼样痛,有强有弱,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有感觉缺失。检查发现,下颌、眼睑、结膜、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温度、触觉、痛觉、听觉、营养与内分泌障碍,咀嚼肌力减弱或萎缩。
2﹒第1支发生率高,并常常伴发枕大神经痛,称此为枕大三叉神经痛。
3﹒常伴有感觉异常,在邻近的脑神经发生异常。
(三)鉴别诊断
1﹒不典型面痛
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无间歇期,无扳机点,疼痛多为双侧。
2﹒放射性头痛
头部局限性疼痛,可沿头皮的神经分布区域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放射性头痛可由三叉神经第1支的分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所致。
3﹒鼻窦炎
急、慢性炎症时可引起前额、颊部及头部的放射性疼痛。伴有鼻塞、发热、面部肿胀等。疼痛特点:①头低位时,疼痛加剧;②相应的腔、窦局部叩击痛;③疼痛的性质不定;④从早到晚疼痛逐渐加重。
4﹒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除颞下颌关节部位疼痛外,还有关节弹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
(四)治疗
1﹒首先是治疗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发性疾病。
2﹒如果原发性疾病治疗后,疼痛仍未解除,可采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11.三叉神经痛能够根治吗?
病人可以首选服用卡马西平片,60%的人可以暂时缓解,但是长期服用可以产生副作用,并且疗效降低。缓解不明显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针灸、射频等方法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终不能治愈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为微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所致,只要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手术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推离神经,从而使神经所受压迫解除,治愈疾病,是从病因上来根治疾病的方法。
12.三叉神经痛看什么科?
可以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或口腔科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到三叉神经痛专业机构。
13.三叉神经痛需做哪些检查?
目前没有专门检查三叉神经痛的仪器,此类病人有专科医生重点对三叉神经做系统详细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另外,对三叉神经痛病人可做常规CT或MRI检查。
14.三叉神经痛如何确诊?
根据以下6条:
1.疼痛病史:面部或前额部阵发性疼痛1个月以上。
2.疼痛部位:在脸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其它地方疼痛不属于三叉神经痛)。
3.疼痛性质: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阵发性疼痛。(痛起来要命,不痛如正常人)
4.扳机点:触摸面部某处可引起疼痛,并放射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5.口服卡马西平药物能缓解疼痛。
6.辅助检查:头颅CT和MRI。
15.三叉神经痛遗传吗?
三叉神经疼痛发病是比较突然的,而且还比较难琢磨其发病时间。这种疾病危害之大,同时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少的家族史。
遗传是说基因的传递,使后代具有亲代的特征。如今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来作鉴定。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然而三叉神经痛病人很少有家族历史,资料显示有家族史的病人只有0.2%。但有迹象表明,在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发病原因中,也不能不考虑到遗传因素的存在。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可发于任何季节,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国外有些文献报道,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易在春秋发病。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是遗传病的可能性很低,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遗传可能,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最近的统计显示,有1%~3%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可遗传或有遗传倾向。所以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也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
16.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日常起居需要注意哪些?
留意日常动作如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柔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留意保暖留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惫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留意心态三叉神经痛病人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
适当体育运动三叉神经痛病人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留意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品。因咀嚼诱发疼痛的病人,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品以及热性食品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平淡为宜。
17.怎样区别牙痛和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50%的病人首先是表现为牙齿疼痛,因为牙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的末梢神经,区别在于牙痛检查时牙本身有病变,红、肿、热,持续性痛,用一般的止痛药物和消炎药能有效缓解疼痛。而三叉神经痛检查牙齿正常(此时千万不能拨牙),有闪电、刀割、针刺痛。特别是放射到其它三叉神经范围的疼痛,部分有扳机点等症状。用一般的止痛药和消炎药物不能缓解,服用卡马西平能有效缓解疼痛。
18.三叉神经炎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炎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19.中间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20.蝶腭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鼻旁窦炎侵及蝶腭神经节引起。
(1)疼痛部位:蝶腭神经节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腭、齿龈及眼眶等颜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牙部、鼻根、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龈、额、耳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腭神经封闭或用2%~4%丁卡因经鼻腔对蝶腭神经节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21.偏头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偏头痛也称丛集性头痛,它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家族、内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特点:
(1)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2)诱发原因:多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幻视及偏盲等。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之久。
(3)疼痛性质为剧烈性头痛,呈搏动性痛、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反复发作,每天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伴随有恶心、呕吐、大便感、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
(4)查体时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压迫时可使疼痛减轻。在先兆发作时应用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
(5)偏头痛还有普通型、特殊型(眼肌麻痹、腹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均需要进行鉴别。
22.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它是一种以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病因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压迫神经进入区有关,除此之外,可见于小脑脑桥角处肿瘤、炎症、囊肿、鼻咽部肿瘤或茎突过长症等原因引起。
(2)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疼痛性质为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为数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2min。亦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若为继发性的疼痛时间长或呈持续性、诱因和扳机点可不明显,且夜间较重。
(4)诱因常为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5)50%以上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在外耳道。若为继发性的,扳机点可不明显,同时舌咽神经损害症状,如软腭麻痹、软腭及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6)其他症状:吞咽时常常引起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疼痛,但因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或小心进些流汁,患者因进食进水少,而变得消瘦,甚至脱水,咽部不适感,心律失常。
2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三叉神经痛如何鉴别?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为Costen综合征,多由后牙缺失,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也可由精神过度紧张,致牙咬合紊乱和髁突后移,压迫到邻近神经和咽鼓管而出现颞下颌关节痛。疼痛可在单侧或双侧关节周围或咬肌群内发生,当咀嚼或张口时疼痛可发作加剧。
24.如何区别继发性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是由大脑肿瘤、囊肿等引起的;没有确切原发病因的三叉神经痛都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5.三叉神经痛治疗有哪些方法?目前哪种方法最好?
有药物、开颅手术(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射频、球囊压迫、封闭、伽马刀等。各种治疗方法不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祛痛,以上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在选择时,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26.药物能治好三叉神经痛吗?
药物不能治好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但它只是暂时缓解疼痛,治标不治本,而且开始有效,后期逐步无效。最大问题是副作用较大,对肝、肾、大脑、血液、胃肠损害大,不宜长期服药。其它的药物包括中药、针灸一般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治愈三叉神经痛。
27.三叉神经痛病人口服药物需要注意哪些?
许多三叉神经痛病人在早期选择药物治疗,前期有效果,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控制疼痛的效果将越来越差。此时,很多病人便不断地增加药物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可表现为眩晕、嗜睡、反应迟钝等,同时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这时候就应该停止药物治疗,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28.卡马西平是处方药,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mg,口服2次/d,后逐渐增加至mg,口服3~4次/d。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和药疹等毒副作用,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在监测血药浓度和密切观察临床中毒体征的情况下,亦可应用较大剂量。
29.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mg,2~3次/d。日剂量不宜超过m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和白细胞减少等。
30.射频热凝术后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射频热凝手术以后注意的问题就是,病人要卧床一定的时间,因为在穿刺半月节过程中常常会穿刺到半月神经池,有脑脊液流出,发生低颅压性头痛。
31.射频电凝疗法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在X线或CT等的监视导向下,将射频电凝针极经皮插入半月神经节,通电加热至65~75℃,1min,可选择性地破坏三叉神经痛觉纤维,疗效可达90%以上。
32.神经阻滞疗法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且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干或神经节阻滞疗法。既往常使用无水酒精,近年来多注射甘油。注射部位为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神经干。因感觉神经被破坏而止痛。止痛效果可持续数月、数年,也可复发。
33.什么是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来的手术方法,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标准方法。国内是由左焕琮教授首先报道。其优点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的同时,保留三叉神经、面神经正常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颅内神经、血管密布,如果神经、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动就会导致神经短路,三叉神经、面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微血管减压术是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一铜钱大的小孔,直径约2~3cm,在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或面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面神经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疼痛或痉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整个手术过程大概两小时。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这些神经的解剖完整。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其他所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患者均适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听力减退、面部感觉减退,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在大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这种并发症低于5%。
34.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如何?
总体来说,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但也会有一定的复发率,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一部分病人的疼痛再次出现。但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的复发率相对较低,有统计1年和10年优良率分别为84%和68%。
35.三叉神经痛的复发的原因是?
随着时间的延长,手术中减压的血管再次复位,对三叉神经形成压迫;也有的是其他血管硬化移位压迫三叉神经;还有一部分病人症状复发的原因未能明确。
36.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后远期复发可以进行预测吗?
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进行准确预测是不太可能的,原因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影响因素很多,甚至有一些因素并不明确,但通过对一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例如术后疼痛立即解除者远期疗效较好;男性病人的远期疗效好于女性;术前所见三叉神经根进入脑干部位无静脉压迫者疗效较好;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少于8年的病人疗效较好。
37.医院选择标准有哪些?
看收费是否合理。
看医院专家团队:凡是患有疾病的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是疾病能不能治好,医院的专家实力挂钩。名校之所以吸引众多学子是因为有名师,而好的医院更是少不了名医的坐阵。
看医疗技术:在医院治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看医疗技术如何,只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才能赢得病人的认可。
治疗三叉神经痛,专业正规才是病人的首选,医院才能保障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