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病新论集连载四

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骨病新论集》一文。读来似觉耳目一新,对骨病的论述,不同以往诸家观点,对文中的观点立论新颖,著者的理论来自于大量实践,实属难能可贵。认为有必要介绍给业内人士,经著者本人同意,连续在灵素馆中转载,以弥读者。

第三节、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临床表现总论

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一旦形成,就会导致多脏腑及多系统功能发生病变和紊乱,与骨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当颈、胸、腰椎发生严重的增生、变形甚至导致错位时,由于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不仅严重影响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同时对内脏的功能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很多脏腑、经络与气血的病变,就是脊椎的病变对发出的神经与之对应的脏腑产生的病理反应(详见附文一:脊椎对应的身体部位及产生疾病症状;附文二:十二经病候)。

一、风湿性骨病

(一)关节疼痛由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风寒湿邪侵袭的位置不同,关节疼痛表现形式和位置也有很大区别,如疼痛的形式可以表现为阵发性、渐进性、季节性特点。疼痛的位置可以表现为局部性(四肢关节、颈椎、胸椎、腰椎关节单发或多发)或周身性,疼痛的性质固定不移或游走不定,或兼而有之。

(二)关节红肿热痛

风湿性骨病由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侵袭的外邪性质不同,侵袭的季节不同,受侵袭后的发展演变不同,关节是否具有红肿热痛的区别很大。关节红肿热痛,是因为病邪久积不化,产生积水,瘀而化热所致。因为病变关节部位不同,所以其中以皮色不变的肿痛居多,同时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相对较少,只有极个别手指关节或腕关节、膝关节同时表现为红肿热痛。

(三)关节变形关节变形是严重的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共有的典型特征。由于外邪侵袭,耗伤气血,内损肾精,经久不愈,致使骨骼系统发生严重的增生性或疏松性骨质病变所致关节变形。主要表现在骨代谢平衡失调,骨细胞异常分化增殖(增生)与蚀损空洞(疏松)同时形成。骨质呈现出承重减弱,骨骼呈压缩性改变,患者负重能力降低。脆性增加,易于骨折。

(四)牵涉性疼痛牵涉性疼痛是风湿性骨病引起的骨关节变形压迫经络所致。如颈椎病引起的头痛、手臂麻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疼痛等,都属于此类范畴。

(五)脾胃湿盛,阳虚畏寒

脾胃湿盛,阳虚畏寒主要表现在:腹胀,腹泻,便溏,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饮食喜热恶凉,机体畏寒喜暖,舌苔厚腻。阳虚湿盛的体征明显。因为个体脾肾阳虚程度不同,所以上述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程度不同。

(六)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的症状表现有:腰膝酸软无力,疼痛,俯仰、屈伸受限。肝肾同源,长期肾精不足,肝肾亏虚导致筋骨失养,筋骨不健,宗筋弛纵,腰脚痿弱等。

二、退行性骨病退行性骨病除了具有风湿性骨病的某些症状外,还具有如下特点:(一)疼痛状态多数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发作与气候因素关系不大。当疼痛持续不减,且呈现进行性加重时,及时进行物理检查,排除因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自发性骨折压迫神经。

(二)除了明确诊断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应有的关节疼痛外,常常会有原因不明性骨痛,以酸痛为特点,有时痛无定处。

(三)物理化学检查结果骨骼系统已严重缺钙,个别骨骼呈透明状改变。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退行性骨病。

(四)早期并没有严重症状出现,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物理检查发现原因不明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融合。而有的人一直没有任何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

(五)严重的衰老性驼背。衰老性驼背是通常所见的最具典型特征的退行性骨病,对这种退行性骨病,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所以,无论是患者本人或医疗部门,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认为衰老是自然现象无需治疗。严重的衰老性驼背除由于某些疾病或过度劳累导致外,与先天禀赋有一定关系。但人的先天禀赋与遗传有关,而遗传又存在着体质遗传和基因遗传。因此,禀赋包含了体质遗传和基因遗传,每个人的体质状态和基因遗传不具有等同性。从禀赋的角度看衰老的问题,衰老的速度和衰老的表现形式应该与体质遗传有关。而体质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体质受后天的因素影响最大。对衰老性驼背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是完全可以延缓和防止衰老性驼背发生的。如果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错误的。

(六)骨骼变形。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骨骼变形,在分布上:主要表现在四肢关节、躯干椎体骨骼。而四肢关节尤以手指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变形为多见,但以膝关节最多、最重。在形态上:以增生和弯曲为主。如某些患者的罗圈腿就是最典型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骨骼变形体征。骨骼变形是因为骨质发生病理改变的同时,导致骨骼生物力学平衡长期被改变的结果。

关于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的症状表现和形体改变的掌握,对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这是探索预防治疗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附文一:脊椎对应的身体部位及产生疾病症状(选自有关资料)

脊柱不仅仅是支撑人的身体、缓冲身体的压力和震荡,以及保护内脏的器官;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和麻木;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目前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人的脊椎一旦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病。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医院,多个科室,疾病未能得到根本的诊治,就是由于未能解决脊椎病变的原因。

人的脊骨从上到下共有34节。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个部分,其中颈椎骨有7节,胸椎骨有12节,腰椎骨有5节,骶椎、尾椎共有10节,随着年龄增长,5块骶骨融合成一块骶骨,3—5块尾椎则融合成一块尾骨,故成年人有24块独立的椎骨。

第一颈椎:C1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头部血液供应,脑垂体,头皮,大脑,脸部骨骼,内耳及中耳,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产生的症状:头痛,神经质,失眠,头部发冷,高血压,健忘,慢性疲劳症,眩晕,偏头痛,眼花,面瘫,低热。

第二颈椎:C2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双耳,视神经,听觉神经,额窦,乳突,舌,前额。可能产生的症状:额窦炎,过敏,耳鸣,耳周边疼痛,眩晕,视力下降,斜视,耳聋,偏头痛,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高血压,失眠。

第三颈椎:C3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脸颊,外耳,面部骨骼,牙,三叉神经。可能产生的疾病:三叉神经痛,神经炎,痤疮,粉刺,湿疹,咽喉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亢。

第四颈椎:C4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鼻,唇,嘴,咽。可能产生的疾病:流鼻涕,失聪,扁桃体肿大,咽喉异物感,胸闷,肩痛,牙痛,打嗝,甲亢,耳聋。

第五颈椎:C5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声带,腺体,咽喉。可能产生的疾病: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软,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

第六颈椎:C6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颈部肌肉,肩,扁桃体可能产生的疾病:上肢疼痛,慢性咳嗽,肩颈疼痛,心律失常。

第七颈椎:C7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甲状腺,肩关节,肘关节。可能产生的疾病:滑膜炎,畏寒,甲状腺疾病,低血压,心律失常,上肢后侧及尺侧麻痛。

第一胸椎:T1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前臂,包括手,腕及手指,食管,气管。可能产生的疾病:哮喘,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手及前臂疼痛,上臂后侧痛,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二胸椎:T2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心,包括瓣膜及心包,冠状动脉。可能产生的疾病:心脏和胸部疾病,气喘,咳嗽,心悸。

第三胸椎:T3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肺,大肠,支气管,乳房。可能产生的疾病:支气管炎症,肺炎,流感,心悸,肩痛。

第四胸椎:T4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胆囊,胆总管。可能产生的疾病:胆囊疾病,胆结石,乳房痛,气喘,打嗝。

第五胸椎:T5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肝,腹腔神经从,总循环系统。可能产生的疾病:肝疾病,血压异常,关节炎。

第六胸椎:T6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脾)胃。可能产生的疾病:胃部疾病包括胃痉挛,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第七胸椎:T7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胰腺,胃,十二指肠。可能产生的疾病:溃疡,胃炎,肋间痛。

第八胸椎:T8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脾脏。可能产生的疾病:抵抗力下降,肝及胃部不适。

第九胸椎:T9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肾上腺。可能产生的疾病:过敏麻疹,上腹胀痛,糖尿病,高血压,发烧。

第十胸椎:T10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肾脏、膀胱。可能产生的疾病:动脉硬化,慢性疲劳,肾炎,腹胀,卵巢炎,糖尿病,前列腺,高血压,心脏病,膀胱炎,膀胱结石及其他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一胸椎:T11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肾,输尿管,膀胱。可能出现的症状:皮肤粉刺,丘疹样改变,湿疹,疖子,胰腺炎,排尿异常,尿路结石,小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内分泌失调等。

第十二胸椎:T12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小肠、淋巴系统。可能产生的疾病:风湿病,不育症,胰腺炎,糖尿病,肾炎,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等。

第一腰椎:L1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大肠,腹股沟环。可能产生的疾病:便秘,结肠炎,腹泻,肾脏区痛,排尿异常。

第二腰椎:L2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阑尾、腹部、大肠、大腿。可能产生的疾病:痛经,呼吸困难,静脉曲张,胃脘痛,腹痛,糖尿病,内分泌失调。

第三腰椎:L3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男女性器官:子宫、膀胱、附件、输精管、睾丸。可能产生的疾病:排尿困难,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膝关节疼痛,两侧腰痛,腹痛。

第四腰椎:L4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前列腺坐骨神经。可能产生的疾病:坐骨神经痛,腰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痛,背痛,腹痛。

第五腰椎:L5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小腿踝足。可能产生的疾病: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踝部无力,足冷,大腿无力,腿抽搐。

骶椎:SACRUM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股骨、臀部。可能产生的疾病:骶骨关节痛,脊柱侧弯。

尾椎:COCCYX对应的身体部位和区域:直肠、肛门。可能产生的疾病:痔疮,瘙痒症,坐下时脊柱疼痛,肛裂。

关于对附文一:脊椎对应的身体部位及产生疾病症状的说明:

风湿性骨病和退行性骨病在脊椎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脊椎的病理损害后果也是最严重的,由于脊椎受损后病理表现极其复杂多样,也常常容易被忽视,误诊。因此,有必要把脊椎发生骨质病变后,在其所对应的部位产生的疾病症状附于文后,便于查对自诊。

附文二:十二经脉病候(选自有关资料)

一、概念简述十二经脉病候(syndromesoftwelvemeridians),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十二条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出现的证候。十二经外络于肢节,内属于腑脏,故经络病变,可以影响所属络的内脏,内脏有病也可影响其有关经络,或表现为局部的外经病候,或表现为内脏病候,二者往往同时兼见。

十二经脉的病候,详载于《灵枢·经脉》篇中,分为“是动病”和“所生病”二个部分。有关“是动”、“所生病”的意义,在上篇《有关十二经脉病候中“是动、所生病”的探讨》中已详细讨论。其中所载的各项具体病症及其发病原理,目前各论述经络的专文或专著很少谈论,致使学者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二、病机病理《素问·调经论》中指出:“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经脉之病,皆有虚实”,还说:“经络支节,各生虚实”,“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说明经络的病候除了经络本身的虚实变化外,必然累及四肢百骸、皮肉筋骨、五官七窍、脏腑器官等等,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经络是运行气血的,所以不论经络的脉气变动或是其所生之病,其结果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出现虚实的病理变化。经络的实证,多由经脉之中为某种致病因素所激惹或壅阻导致气血运行不能通畅,即所谓经气壅滞。例如:外感六淫之邪,袭人经络;内因七情之郁,气滞脉闭;或者风痰人络、瘀血凝阻,以及经气厥逆等,皆可影响气血的畅通,发生各种经络实证的病态。经络的虚证,多为经气虚陷,气血不足而成。其原因有:由某一脏腑和经脉本身的元气不足,阳气虚陷而致;也可因全身性的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而引起。经络的虚实病理变化,如为单纯的经络病,在实证时沿经脉所过处会出现肿或痛的症状,就是所谓“血伤为肿”、“气伤为痛”;如果邪壅化热,还兼有灼热的现象。虚证由于气血不足,濡润不周,往往会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甚至枯痿的症状。这就是因为营卫衰枯,“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但是,在临床上有时虚证也可由实证转化而来,如痹久成痿,常见筋肉削瘦,肢体痿废,就是此例。

经络中阴阳二气也可有偏亢或偏衰的病理变化。阳亢的结果,沿经络所过处就会发热;阴盛而阳衰,则经络分布所及处会感觉僵硬发冷,甚或寒栗。阳虚而水湿之气失于布化,则又会发生冷肿的现象。

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所以经络的病候,实际上离不开脏腑器官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功能变异的症状。同时,由于经络的分布错综复杂,有的联络一脏一腑,有的联络数脏数腑,有的经络交会关系少,有的经络交会关系多,加之脏腑经络之间阴阳表里、生克制化等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影响,故十二经脉的病候,实际上是多脏腑器官病变的证候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辨证时必须作具体的分析。

此外,有些病候虽然相同,但由于隶属的经脉不同,病理传变的结果也不相同,临床上必须加以辨析。例如膀胱经病可有腰痛,肝经病也见有腰痛,虽属同一腰痛的症状,但膀胱经的腰痛因由脉气厥逆,气血不通,脉道壅塞而致,属实证,所以疼痛如折断腰脊,不能转侧;而肝经的腰痛,则为肝病不能淫气于筋,腰部的筋肉,缺少阳气温养,故而拘急板滞,不能俯仰,有论著如“张弓弩弦”的样子。再如肺经和肾经同有喘证,可是肺经的喘乃是经气厥逆,肺气壅阻而成,所以其症是“膨膨喘满”;而肾经的喘则是肾虚不能纳摄肺气而致,故多为逆气而喘。临床上必结合脏腑的特性和病理关系,全面考虑,细加研究。

三、十二经脉病候

(一)、肺手太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仇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胃足阳明之脉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仇衄,口涡,唇疹,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四)、脾足太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胀,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五)、心手少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噫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六)、小肠手太阳之脉病候:是动则病噫痛,颈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七)、膀胱足太阳之脉病候: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仇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八)、肾足少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慌慌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噫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九)、心包手厥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十)、三焦手少阳之脉病候:是动则病耳聋,浑浑潡潡,噫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一)、胆足少阳之脉病候: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二)、肝足厥阴之脉病候: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溃疝,妇人少妇胀,甚则噫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弱,闭癃。

关于对附文二:十二经脉病候的说明

十二经脉病候不独反应经络病,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生五邪,其所导致的所有脏腑、气血津液病变,都在十二经脉有所反应,这就是十二经脉病候的价值和意义。十二经脉症候反应的脏腑经络病变与骨病有密切关系,骨病的发生、发展源于脏腑气血的本虚而始,因之风寒湿邪盛久侵而致体衰。

《骨病新论集》|连载(一)

《骨病新论集》|连载(二)

《骨病新论集》|连载(三)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

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灵素馆: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版权声明: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

请作者联系后台

灵素馆

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请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zyy/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