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丸3.5比1配合自制舒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痛丸治疗各种非器质性,顽固性头痛头晕;如血管神经性头痛,椎基底供血不足及额窦炎之头晕头痛,等共多例。
例1金某男58岁;年6月;患者自述头痛头晕已20余年,心悸10余年;自述平时感口渴口苦,头晕心悸,前额闷胀疼痛,自服止痛药可缓解;症状发作时伴走路不稳;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椎基底供血不足,多方求治无效,来我处诊治;诊见患者前额闷胀疼痛,头晕,阵发性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乏力疲倦,有时厌油腻,腹胀腹痛时作,大便干稀不调;小便涩,黄,短少。舌红,舌中间和根部苔黄,厚腻,舌边尖有芒点,脉弦,滑数。诊为椎基底供血不足,肝脾湿热型头痛,阵发性心动过速;以本丸配合舒筋活血散风止痛丸3次/日,4克/次治疗,早中晚三次空腹以温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服6个疗程;诸症全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例2张某女36岁,年3月;患者自述头痛头晕时发时止,痛时如针刺,医院检查,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口服西比灵,-2,血塞通,谷维素,维生素B1等西药能缓解,症状迁延10多年;近两年自觉症状加重,发作越来越频繁,且伴失眠,心悸;来我处就诊;诊见,患者口渴,口苦,心烦易怒,厌食油腻,前额眩晕闷胀不舒,乏力疲倦;经期紊乱,量多,色黑有块,淋漓不尽;舌红,苔黄腻,舌边尖有芒点,大便溏结不爽,小便涩,黄,短少;脉弦,滑数;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症属肝胆脾胃湿热;以本丸配合舒筋活血散风止痛丸3次/日,4克/次治疗,早中晚三次空腹以温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服6个疗程;诸症全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纯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病症历代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论述,把头痛之因责之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病;提出‘头痛巅疾,上虚下实’。六经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将头痛分为内伤和外感头痛,并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湿热,偏,真,气虚血虚,气血俱虚,厥逆等头痛分型;还在,的基础上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成为了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火多’,故又有痰厥,气滞之名;
现代中医认为头痛之因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因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髓海所在,五脏之精血,六腑清阳之气,均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说‘外而六淫之邪气,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而致痛’;
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依据当前人们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综合因素认为,本类型患者多由于饮食营养过剩,腻于脾胃,化生湿热,蕴结于肝胆,脾胃,血液之中;导致脾胃运化不良,肝胆疏泄失常,血液粘稠,浓度增大,从而使血液流动缓慢,心脏搏动耗力,心肌增厚,心腔缩小,心脏节律异常,时久导致脉管弹性降低,使血液上行困难,不能濡养大脑,
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脏腑,躯体,肢体,神经,精神症状;所以均采用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健脾燥湿,活血化瘀,散风止痛之法予以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