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过去称作肌收缩性头痛,是人类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可分为发作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不明确。发病时常有明显的睡眠障碍,并伴有抑郁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躯体反应。
症状和体征
紧张型头痛常为双侧发病,累及额部、颞部和枕部,但也可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为非搏动性束带感或上述解剖部位的紧箍感,颈部也常常受累。头痛经历数小时或数天后趋于平稳,症状不再继续发展。患者常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频醒或早醒。头痛最常发生在上午4~8时和下午4~8时。男女皆可发病,但女性发病率高。无遗传因素,但因儿童可能会效仿父母的疼痛表现,故可能在家族内高发。
急性发作的诱因不外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生理应激如长时间驾驶,工作时颈部强直位,急性颈椎外伤等,既往有颈椎病史者,病情恶化也可引起紧张型头痛。
检查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紧张型头痛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检查的目的主要是除外其他疾病,近期有过头痛发作的患者可行头颅MRI,如明显影响颈枕部还应检查颈椎MRI。
鉴别诊断
通常根据病史来诊断紧张型头痛,尽管其与偏头痛存在明显差异,但人们常将两者混淆,继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案,收效甚微。两者的鉴别见下表。
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也与紧张型头痛类似,Arnold-Chiari畸形与其临床表现相似,但根据颈椎成像很容易鉴别。尽管急性额窦炎时患者有全身症状,但有时会与本病混淆。颞部血管炎,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其他颅内病变也可能被误诊为紧张型头痛。
治疗
对症治疗
决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该了解以下几点,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既往治疗的效果、既往用药不当史。如果每1~2月仅发作一次,则可通过减轻或避免应激来缓解病症。急性发作时,镇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减轻症状。应避免镇痛药和/或巴比妥类联合应用,因其可导致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故弊大于利。如既往有药物乱用或滥用史,则不能给予顿挫治疗,单纯止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多种对症药物,一旦滥用,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预防性治疗
如头痛在1~2月内频繁发作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或社会生活,则应进行如下预防性治疗。
抗抑郁药物
通常用于预防性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头痛的频率和强度,还能改善睡眠,并且治疗潜在的抑郁症。患者应清楚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如镇静、口干、视物模糊、便秘以及尿潴留等。同时还应明确,药物镇痛效果通常维持3~4周。然而,用药后睡眠质量会迅速改善,从而使症状明显好转。
阿米替林为首选药物,起始剂量为睡前25mg,如无明显副作用,可每次递增25mg。如患者无法耐受该药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其他可供选择的药物还有曲唑酮(睡前75~mg)或氯西汀(午餐时20~40mg)。鉴于药物的镇静效应,易受伤的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在头痛加重时,还可联合应用单纯止痛药或长效非甾体类抗炎药。
生物反馈疗法
某些患者在进行松弛训练并学习应对策略和减压技术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颈部硬膜外类固醇药物神经阻滞技术
多项研究证实,对于多种治疗方法均无疗效的患者,使用颈部硬膜外类固醇药物神经阻滞技术可使紧张型头痛得以长期缓解。治疗早期抗抑郁药物起效前可尝试该方法。
欢迎加入中国疼痛康复联盟及北京疼痛联盟。联盟网站:中国疼痛诊疗网(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