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炎
(一)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就是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所致。 常见致病病毒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继发细菌感染。 其诱因为——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等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局部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
1.起病时——鼻痒、打喷嚏,随即鼻塞逐渐加重,鼻涕增多,嗅觉减退,伴全身不适、低热及头痛等症状。 2.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早期如清水样,渐为黏液样,后期为黏稠状,继发感染时为脓性。 3.鉴别诊断——需与流感、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加重性传染病等鉴别。
1.全身治疗——多饮水、休息。 (1)早期对症治疗:解热止痛用复方阿司匹林,必要时服用。 (2)抗病毒中药应用:速效感冒胶囊或板蓝根冲剂。 (3)合并细菌感染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减轻鼻堵症状(用药一般不超过7天)。 坚持经常锻炼身体,提倡冷水洗澡,适应寒冷,以提高人体体质和抵抗能力是防止急性鼻炎的根本措施。
(二)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因为急性鼻炎未行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 临床上将其分为: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①间歇性、交替性鼻堵
①持续性鼻堵
②黏液性分泌物
②黏脓性分泌物
③下鼻甲黏膜充血,光滑润泽柔软,有弹性
③下鼻甲黏膜暗红、肥大、肥厚或表面不平滑,严重者呈桑椹样变,坚实感弹性差
④对1%麻黄素反应敏感
④对1%麻黄素反应不良
1.病因治疗去除致病因素。 2.局部治疗 ①对症: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利于收敛鼻腔,通气引流,清除症状(用药一般不超过7天)。 ②手术:对局部用药效果不好者,可用激光、微波、电灼、冷冻等治疗,也可用下甲骨折移位术或下甲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
二、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溢清涕、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 本病属I型变态反应。
本病分两种: 1.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又称“花粉症”。 如:枯草热综合征、真菌孢子引起的过敏反应。 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由一些全年存在的过敏原引起,如吸入室内灰尘、职业性过敏原、宠物毛屑、真菌孢子、食物、饮料及药物等。
1.症状和体征 (1)鼻痒,连续性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或更多。 (2)鼻溢清涕。 (3)鼻塞,嗅觉减退。 (4)其他症状,如头痛,耳鸣,流泪,声嘶等。 2.检查 (1)鼻黏膜水肿、苍白、充血或浅蓝色,表面有多量水样或稀薄黏性涕。 鼻黏膜水肿对1%麻黄素收缩作用良好,严重水肿者则反应较差。可有鼻息肉形成。 (2)鼻分泌物涂片检查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3)特异性IgE增高。 (4)鼻黏膜激发试验和皮肤试验阳性。
1.非特异性治疗 (1)糖皮质激素 (2)抗组胺药 (3)肥大细胞稳定剂 (4)减充血剂 (5)局部治疗 (6)手术治疗 2.特异性治疗 (1)避免接触变应原 (2)免疫疗法(脱敏疗法)
1.非特异性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鼻腔常用药:丙酸倍氯米松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副反应:长期局部用药有鼻出血和鼻黏膜萎缩等。
(2)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剂): 传统的抗组胺药:扑尔敏(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副反应——中枢抑制作用,服后困倦嗜睡,从事精密机械操作者和司乘人员宜慎用。此外,还有抗胆碱能作用而致口干、视力模糊等。 新一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利培酮、西酞普兰等。 副反应——没有中枢抑制的副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注意。 (3)肥大细胞稳定剂: 药物: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特点:可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但对已经发生的过敏反应无效。
(4)减充血剂: 药物:麻黄素、伪麻黄碱、羟甲唑啉等。 副作用:治疗存在不同程度后扩张血管的作用(反应性鼻塞),长期应用可能致药物性鼻炎。 (5)局部治疗: 如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微波等——可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以控制症状。 (6)手术治疗: 如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等,适于部分患者。
“花粉症”患者春秋季外出应戴口罩以避免接触过敏原。
三、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一)急性鼻窦炎 是鼻窦黏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因: 1.全身病因多由全身抵抗力降低所致,如过度疲劳、受寒、受湿、上呼吸道感染等。 2.局部病因 (1)鼻腔疾病:急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妨碍了鼻窦通气引流。 (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牙源性感染等——蔓延而来。 (3)直接感染:鼻窦外伤、游泳时用力擤鼻致污水挤入鼻窦,鼻腔填塞物置留时间过长、高空飞行气压骤变等。
上感或急性鼻炎病史,近日原症状加重,畏寒发热等。
头部压痛 前组鼻窦炎头痛部位——在前额部和面颊部; 后组鼻窦炎头痛部位——枕后部和头颅深部; 头痛时间 额窦炎者——晨起重,午后轻,晚上消失; 上颌窦炎者——晨起轻,午后重。 鼻腔检查 可见鼻黏膜充血;有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前组鼻窦炎在——中鼻道; 后组鼻窦炎在——嗅裂。 影像学检查 可见窦腔密度增高,积脓者可见液平面。
附:常见鼻窦影像学检查特征如下: (1)液平面:反拋物线影。 (2)囊肿:正拋物线影。 (3)窦腔黏膜增厚:环形阴影。 (4)真菌团块:钙化灶。 (5)恶性肿瘤:骨质破坏。
1.一般治疗同上感和急慢性鼻炎,给1%麻黄素滴鼻剂滴鼻以利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注意休息。 2.抗炎治疗给足量敏感的抗生素。 3.上颌窦积脓者行上颌窦穿刺,生理盐水冲洗,窦内注入抗生素治疗。 4.局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理疗,促进炎症消退 5.病因治疗如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灶牙的处理等。
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工作环境,及时治疗急性鼻炎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腔、咽部、牙齿的各种慢性疾病,保持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通畅。
(二)慢性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慢性迁延而成。可单窦发病,也常见多窦受累。
1.脓涕、鼻塞、嗔觉减退或消失,并有急性发作史 2.头痛,头昏,易倦,记忆力减退。 3.鼻腔检查——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或有鼻息肉,于嗅裂或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 4.牙源性上颌窦炎者——可能于上列第2双尖牙或第1、2磨牙牙根处有病变。 后组鼻窦炎者——咽后壁可见脓液或结痂附着。 5.影像学检查——可见窦腔黏膜增厚,液平、息肉或囊肿阴影。
1.内科治疗 (1)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收敛鼻腔,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 (2)伯克纳或雷诺考特喷雾——抗炎消肿。 吉诺通口服——促进鼻腔纤毛功能。 (3)上颌窦穿刺——生理盐水冲洗,将上颌窦内脓汁冲洗出去,同时将抗菌药物注入窦内。 (4)置换法——用负压吸引,将窦内积脓吸出排除,将抗菌药等消炎收敛的药物滴入鼻腔导入鼻窦。
2.手术治疗 (1)传统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改良鼻窦根治术等。 (2)内镜鼻窦手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通气引流障碍,无需行广泛的鼻窦黏膜切除。即在清除病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窦黏膜,以恢复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
及时积极地治疗急性鼻窦炎对防止迁延成慢性鼻窦炎尤为重要。 因慢性鼻窦炎可引起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故临床应予重视。
五、鼻腔、鼻窦肿瘤 鼻腔、鼻窦肿瘤包括良性、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瘤。 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腺癌、恶性淋巴瘤、乳头状瘤恶变……等。
1.鼻塞鼻塞的存在与否及严重程度随肿瘤体积大小、影响鼻通气的程度而定。 2.出血或涕中带血。 3.邻近器官受侵犯症状…… 4.鼻腔检查肿物突出,可伴出血或溃疡。 5.颈部或(和)全身肿大固定的淋巴结——是恶性肿瘤转移的表现。 6.CT、MRI和鼻内镜检查所见可反映病变的性质、范围 7.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1.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就可治愈。 2.恶性肿瘤采取放疗-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 恶性淋巴瘤采用化疗、放疗综合性治疗。 3.坚持随访,若发现复发或转移,应及处理。 1.定期体检,争取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疗效。 2.治疗后的患者要坚持随访观察和必要的后续治疗。
祝君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简义训:
国家执业中医师。
广东省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医师。
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学研究会理事。
专长中医内科、儿科妇科、胃炎鼻炎及各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