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屈光发育是动态发展的,正常婴儿出生时有+2.00D至+4.00D远视,并有约2.00D的顺规散光,出生后2~3年,远视和散光的度数明显降低,至7岁以前仍可呈轻度远视状态,这样的过程常被称为正视化(Emmetropization)。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5米)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非视网膜上,称为近视(Myopia)。近视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看远模糊,看近清楚,发病初期常伴有远视力时好时坏的波动。
近视是儿童视力低下的首位原因,发病年龄越小,近视进展越快。儿童近视通常从5岁开始,18岁后趋于稳定,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期。患儿大多有歪头、皱眉看东西,频繁眨眼、揉眼睛、眯眼视物等表现,除了视物不清,还可引起眼睛干涩、头晕、疲劳、注意力下降,甚至自卑等心理问题,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学习工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近视若未及时适当控制,将可能逐渐发展为高度近视,增加其他眼部疾病的患病率,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等。
儿童近视与遗传、饮食、肥胖、内分泌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眼镜使用不正确(包括佩戴方式以及镜片度数不正确)、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噪音、光照异常、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有密切关系。
中医将“近视”称为“能近怯远症”或“觑觑眼”,《目经大成》:“甚则子立身边,问为谁氏。行坐无晶镜,白昼有如黄昏。”形象地记载了近视的表现。①
中医认为近视发病主要与心、肝、脾、肾有关,以“虚”为主,其原因有三:
1、先天禀赋不足
《目经大成》曰:“双睛近觑是生来,不是生来却祸胎。”说明了近视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2、久视伤血,肝血过度耗损
《千金要方?七窍病》云:“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其读书博弈等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若欲治之,非三年闭目不视,不可得瘥”
《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
3、阴阳失调,阳气不足
《医学入门》曰:“盖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多由命门真火不足,为病则光华偎敛,肾中真阳不足以回光自照。”
《银海精微》云:“问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血虚气不足也。”
中医在临床上将儿童近视分为:
1、肝肾不足型:症可见视远不清,双目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生长发育迟缓等。
2、心脾亏损型:症可见视远不清,气短,容易疲劳,眼皮沉重,胃口欠佳,心慌,多梦易惊醒,健忘,面色苍白等。
3、肝气郁结型:症可见视远不清,易怒,口干口苦,头痛眼花,胸胁有胀痛感,便秘等。
4、肝虚风热型:症可见视远不清,双目干涩,头昏头痛,皮肤瘙痒,口舌生疮等。②
——中医治疗儿童近视,特别是儿童单纯性近视有明显优势,其治疗方法可有中药内服、针刺、艾灸、耳穴刺激、穴位按摩、刮痧、中药外用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说明“未病先防”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对于近视的防控尤为贴切。
除了中医治疗,防治近视的干预方法还包括光学矫正、西医药物治疗、视觉训练、手术矫正等,我们应秉持“当用则用”以及“避免过度治疗”的原则,在选择治疗方式上,应遵循相关专科医师的建议,权衡利弊。
古今医学研究已经明确:近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除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应更注重日常养护以及尽量避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下给予儿童近视防控相关建议: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阅读、书写时保持端正姿势和距离(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乘车或卧床情况下看书。
2、保证学习环境光线充足,避免在暗光下或太阳光下学习,最佳的读写光线应与自然光线相当。
3、注意减少连续、高度集中的用眼时间,适当休息;少看电子产品,坚持并正确地做眼部按摩(如眼保健操)。
4、保护颈推。
5、定期检查视力,对验光确诊的近视应佩戴合适的眼镜以保持良好的视力及正常调节。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膳食营养均衡、不挑食。
7、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以及正确的睡眠时间。
8、多安排户外活动,晒晒温和的太阳,坚持运动。
9、重视儿童心理(尤其青少年阶段),鼓励其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舒压。
儿童相较于成人有其生理特殊性,一般认为,儿童近视可从5岁开始,人体的屈光系统至少在18岁后才趋于稳定,而青少年时期是近视发展飞速的关键期;由此可知,儿童近视的防控是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的,除了医疗帮助,家庭、学校、社区的相互合作、教育宣导也是密不可分。
美华中医科
谢恒如医师
门诊信息:
宋园: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丁香:周二全天
预约--
年取得暨南大学针灸推拿本科学位年取得医师资格证年取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硕士学位曾于瑞士苏黎世中医门诊进行学术交流曾于医院、医院进修轮转自年起,曾先后就职于上海医杏门诊部、上海友医友杨中医门诊部、上海妙可堂中医门诊部。擅长:中医儿童体质评估调理,小儿推拿、针灸、中药等治疗儿童常见病(如自汗盗汗、夜啼、食积、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便秘、腹泻、过敏性鼻炎等),针药结合治疗常见妇科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颈肩腰腿痛以及调理成人亚健康。注:①中医认为,眼睛既是人体的一部分又是特殊独立的器官:《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脉者,皆属于目。”
说明全身气血滋养了眼睛,眼睛也连接了一身气血,故中医有以“望神”来看待一个人的精气神状态,其“神”指的就是眼睛的神态。《银海精微》:“夫眼者,乃五脏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一点黑瞳如漆者,肾实主之,是随五脏各有症应。”
说明从眼部各部分能作为评估五脏疾病的依据之一。②肝虚风热---中医认为“血虚则生风”,又肝属风,为“刚脏”,故主动、主升,需要肾水、血液濡养,若肝血虚则易生虚火、内生风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