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中成药四君子丸、四君子颗粒等。
组成
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左上白术,右上茯苓,左下炙甘草,右下党参
功能
补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证。
症状常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应用
()四君子汤常加减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症、胃肠功能减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属于脾胃虚弱者。
(2)四君子汤(丸)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丸,比四君子汤多了燥湿化痰功效。更适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且痰多、腹胀、大便溏稀者。
(3)六君子丸加木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丸。更增加了行气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常用于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胸闷、胃胀满不舒),不思饮食,脘腹胀痛(胃胀痛、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水肿、胀满等。
脘腹胀痛
注意
()本方多为温补之品,所以,阴虚或实热证忌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因其易有碍消化,影响药物吸收。
2、补中益气汤来源
《脾胃论》,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组成
黄芪、人参(或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补中益气汤
功能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3种情况:
()脾胃气虚证。症状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薄,脉虚软。
(2)气虚下陷证。症状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气虚发热。症状身热,自汗,口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疲倦乏力
应用
常加减用于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肾炎、疲劳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低血压或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液病、慢性发热、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脱肛等)、重症肌无力、乳糜尿、尿崩症、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等证属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者。
注意
()阴虚型发热或内热炽盛者忌用。
(2)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3)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参苓白术散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加减入汤药,有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中成药均打马赛克,避免有推荐品牌之嫌)
组成
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炒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古今医鉴》版多陈皮一味)
功能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于脾虚夹湿证。
常见症状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闷,厌食,饮食不化,肠鸣腹泻,面色萎黄,或身体浮肿,或咳嗽气短,痰白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缓。
应用
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缓解期肺心病、放射病等证属脾虚夹湿者。
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4、养胃颗粒(中成药均打马赛克,避免有推荐品牌之嫌)
来源
《中国药典》,中成药。
组成
党参、炙黄芪、山药、陈皮、香附、白芍、乌梅、甘草。
功能
养胃健脾,理气和中。用于脾虚气滞所致胃痛。
症状多见胃脘不舒,胀满疼痛,嗳气食少等。
应用
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所致胃痛。
注意
()胃脘灼热、反酸,以及胃阴不足所致胃痛者忌用。
(2)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重度胃痛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启脾丸(中成药均打马赛克,避免有推荐品牌之嫌)
来源
《中国药典》
组成
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泽泻。
功能
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证。
症状见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
应用
常用于食积、厌食、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营养不良、寄生虫病、腹泻等。
注意
()湿热腹泻、虚寒冷泻不宜单用本品。
(2)忌食生冷、油腻等补益消化的食品。
6、薯蓣丸来源
《金匮要略》,传统丸剂,中成药。
组成
山药、甘草、地黄、当归、炒神曲、大豆黄卷、桂枝、人参、阿胶、麸炒白术、白芍、川芎、苦杏仁、防风、麦冬、茯苓、柴胡、桔梗、干姜、白蔹、大枣。
功能
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用于气血不足,脾胃不和证。
症状多见身体瘦弱,失眠健忘,精神倦怠,气短乏力,自汗盗汗,食欲不振等。
应用
常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症(风湿关节疼痛)、闭经、月经不调等。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3)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
(4)不宜喝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5)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哆咖医生超能团#
总结:6种中成药的比较()
黄药师手记提醒,本篇提到的中成药均为适用于以脾胃气虚证为主的脾胃病。所以,实证不宜,感冒时不宜,或需要加减方后再使用。(2)四君子汤是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很多方剂和中成药都是化裁自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脾胃气虚证。
由四君子汤演化的六君子丸,更多了燥湿化痰的症状,用于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痰多腹胀等有痰湿的症状。
由四君子汤演化的香砂六君子丸,更多了行气功效,用于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脘腹胀痛,胸脘痞闷等有痰湿兼气滞的症状。
(3)补中益气汤,重点强调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脏器脱垂,也可以用于气虚所致的发热。
(4)参苓白术散,重点在于可用于脾虚兼有湿证,症状多见肠鸣腹泻,大便溏稀,或粘马桶,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身体浮肿,或咳嗽气短,痰白量多,舌苔白腻。
(5)养胃颗粒,强调可用于脾虚兼有气滞的胃胀痛。
(6)启脾丸,强调可用于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7)薯蓣丸,来自古方,长期调理气血两虚,除了调理脾胃虚弱外,还用于虚劳、痹症、月经不调等。
参考资料:
《金匮要略》《脾胃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方剂与中成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建议肝火旺盛,从三方面入手,泻肝火,补脾胃!中医: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中医:百病皆因经络堵塞,一味中药泡水喝,通经活血,全身经脉“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