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都烂成这样了,真的不需要治疗吗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4718.html

下图一家私立赢利性医疗诊所贴出的荒唐广告。

广告荒唐之处在于,首先,将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相提并论;其次,宣传“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宫颈癌是现在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罪魁祸首是高危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和“持续感染”这两个词很重要。

HPV有多种分型,容易侵蚀宫颈细胞的为HPV6、11、16、18、31、33、45、52、58型,它们便是宫颈的高危敌人。单纯感染了高危HPV病毒并不可怕,宫颈细胞有自洁功能,通常会将病毒清除干净,只有当那些高危病毒懒在宫颈细胞里持续十几年,细胞才会发生恶性变,生成宫颈癌。因此,这给了人们治愈宫颈癌的时间,经常筛查是否有HPV高危病毒感染,有感染就清除它,宫颈癌便可以得到预防。

所谓“宫颈糜烂”则是另外一回事。覆盖在宫颈表面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阴道部分为“鳞状”上皮细胞,肉眼看很光滑;靠近子宫部分是“柱状”上皮细胞,肉眼看表现为鲜红似有颗粒。

鳞状与柱状上皮细胞交界的地方,医学上称为“鳞柱交界区”,有些女性受雌激素影响,柱状上皮向阴道方向扩张,在光滑的鳞状上皮中心部位,就能看到鲜红色的“糜烂面”,但这是正常的细胞组织,对身体没有伤害,当然也不需要对它们进行消除治疗。

早些年我国的妇产科教科书上确实有“宫颈糜烂”这一疾病,并且根据“糜烂面”占据宫颈的面积大小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还提出了治疗方案。然而,在国外的妇产科教科书上,从来就没有“宫颈糜烂”的病名,他们严谨地认识到那种现象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是病,不需要治疗。因此,年我国重新修订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与国际接轨,取消“宫颈糜烂”这一诊断名词。之后许多妇产科专家、科普工作者在各种会议、自媒体、文献上撰文更正原来的错误认识。医院,已经没有医生再拿“宫颈糜烂”说事了。

尽管如此,有些医生还是不放心,当打开窥器,看到光滑的宫颈,中间出现一片鲜红色的“溃烂”面,忧心忡忡的想“宫颈都烂成这样了,真的不需要治疗吗?”

新版教科书的原则是:宫颈急性炎症感染,出现白带增多,脓性,有异味。镜检白细胞增多,检测到病原微生物,要针对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治疗。慢性炎症造成的宫颈息肉需要摘除,并做病理检查。而纳囊、宫颈肥大治疗无意义。也就是说没有病理情况的宫颈,“烂”成什么样也不用处理,不是病治它干嘛。

有一点需要强调,现在主张要根据年龄段不同,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的鳞柱交界区,就像国境线处容易出现战事一样,容易被HPV病毒侵犯,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可以预防宫颈癌发病。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每隔3年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具体为21~29岁的女性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30~65岁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或者每5年进行一次HPV+细胞学检查(A级推荐)。65岁以上女性如果已经进行了足够的筛查,且不是宫颈癌高危,不建议再做筛查。

避孕港原创稿件,科普文章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zyy/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