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胃病胃镜诊断及中医微观辨证胃炎篇

正常胃结构

胃底胃体胃角胃窦部

急性胃炎

又称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可见胃粘膜糜烂和出血原因:应激(创伤、术后);酒精;药物(NSAIDS);急性感染或病原体毒素;物理因素(胃管、异物、内镜治疗);胆汁返流;血管因素(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等)临床表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黑便、脱水诊断:胃镜显示粘膜糜烂及出血。病变累及胃窦、胃体或弥漫全胃病理表现:急性单纯性胃炎:粘膜水肿、充血、渗出、点状出血或轻度糜烂、炎细胞浸润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多发糜烂,浅表溃疡、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化脓性炎症:粘膜坏死、脱落甚至胃壁坏死、穿孔

慢性浅表性胃炎

部位:胃窦部多见胃镜: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粘液性渗出物,有时见点状出血、糜烂。红斑出血糜烂胆汁返流黏膜水肿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据病因不同分为A、B两型,胃窦部多见胃黏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橘红色消失→灰色或灰白色,黏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比正常的低、薄,反光性较强)。肠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内镜下Kimura-Takemoto分型

闭合型C-1:萎缩局限在胃窦C-2:萎缩界限超过胃角C-3:萎缩界限超过胃角接近贲门开放型O-1:萎缩界限刚过贲门O-2:萎缩界限遍及胃底O-3:萎缩界限到达胃体大弯胃癌检出率:C-1:0%,C-2:0.25%,C-3:0.71%,O-1:1.32%,O-2:3.7%,O-3:5.33%

慢性胃炎OLGA和OLGIM评价系统

欧洲MAPS指南推荐使用OLGA和OLGIM系统

慢性胃炎评价标准(OLGA)和胃黏膜肠化评价标准(OLGIM)系统包含了对萎缩、肠化范围和程度的评价,分为5期;OLGAⅢ期~Ⅳ期属胃癌风险患者;采用OLGIM较OLGA具有更高一致性、可重复性(萎缩判断有主观性,肠化容易识别,重复性高)预测胃癌风险价值更高。

随访研究显示:大部分OLGA0至Ⅱ期患者的胃炎分期维持不变,而癌变均发生在Ⅲ、Ⅳ期的群体中;肠型胃癌患者OLGA分期多为Ⅲ、Ⅳ期,而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OLGA分期在0至Ⅱ期和Ⅱ、Ⅲ期;胃癌组与非胃癌组OLGAⅢ、Ⅳ期的比例是52.1%和22.4%,OLGAⅢ、Ⅳ期的比例是42.3%和19.9%;推荐OLGA、OLGIM分期结合使用。本文整理自消化医生开讲啦第二期中医院王萍教授分享的“常见胃病胃镜诊断及中医微观辨证”。*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征稿消化学苑,医生的学术分享平台,只要您愿意分享消化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病例、诊疗经验等,欢迎投稿到消化学苑。投稿邮箱:xiaohuaxueyua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shl/11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