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血管性头痛,多因高血压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发生炎症,也都有头痛;邻近颅腔的局部器官组织的疾患,如额窦炎、额窦炎以及眼、耳、牙齿、咽喉等五官与颈部疾病亦常有头痛的症状。此外,偏头痛和神经机能性头痛(包括生理功能性如月经前后、更年期的头痛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疾患。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风邪、积热、肝阳、痰湿和体质虚弱等原因所导致。以风为阳邪,易犯巅顶,随经入脑,阻留干上,与正气相搏,则发为头痛;或胃中积热,肝胆火炽,随经逆上,阻滞经气而发病;或肾气亏损,阴血虚耗,肝阳上潜,清空被扰而作痛;亦有因痰湿内阻,脾失运化,或劳倦伤中,致清阳之气不能上举,而产生头痛。
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风热头痛:头痛如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肤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尤以两侧痛甚,心烦喜怒,面赤目红,胁肋胀满,舌红苔黄,脉强有力。
痰湿中阻头痛:头痛昏蒙.而沉重,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白厚腻,脉滑。
肾精虚损头痛:头痛发空,摇晃加重,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无力。
法则:
外感头痛:疏风散寒、疏风清热或祛风胜湿。
内伤头痛: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或滋阴补肾。
取穴:
外感头痛:
主穴:太阳穴放血
风寒型:风池
风热型:大椎
风湿型:丰隆
内伤头痛:
主穴:四神聪放血
肝阳上亢:合谷,太冲
痰湿中阻:中脘
肾精虚损:肾俞
刺法:
(1)太阳穴放血:选择太阳穴处静脉怒张处。用三棱针点刺0.2分出血数滴,有的病人出血很少或不出血,可用小火罐
吸血,一般血出痛止。
(2)四神聪放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四神聪,有的立即出血,不出血者,可用手挤按,出血量不必过多。
方义:
太阳为经外奇穴,是止头痛之效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穴,阳维脉主阳主表,可散风解表。大椎能表散阳邪而清热。丰隆为胃经之络穴。可健运中焦以运化水湿。主配穴相用,共奏解表止痛之功。四神聪为醒脑上痛之穴。太冲为肝经原穴,配主穴相用,有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之效。中脘为胃之募,有健中焦化痰浊之效。肾俞为背俞穴,具补肾填精之功。
按语: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多的方法,临床运用得当,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因头痛原因复杂,故在治疗前应作细致诊断。
10月27日----10月30日广州
贺氏三通针灸法基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