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ldquo三伏贴rdquo

三伏贴的时间又快到了。

“三伏贴”——祖国医学的瑰宝,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三伏贴,也叫“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贴。

治疗原理

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贴伏时间:

第一贴:7月7号~7月16号

第二贴:7月17日~7月26日

头伏是三伏天的开始,利用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有利时机,通过特制中药外敷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第三贴:7月27日~8月5日

第四贴:8月6日-8月15日

第五贴:8月16日~8月25日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体虚易感冒、慢支、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犷张、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疼痛性疾病

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慢性腹泻、胃脘痛。

儿科疾病

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久咳、厌食、胃炎、腹痛、遗尿、腹泻及体虚易感冒者。

妇科疾病

痛经、慢性虚寒型盆腔炎、宫寒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轻度)、心衰(心功能Ⅰ~Ⅲ级)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属阳虚气虚为主,或寒热错杂偏寒的患者;非器质性心脏病胸闷、心慌、胸痛等。

穴位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三伏贴贴哪里?三伏贴贴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咳嗽,支气管炎,脾胃功能差、小儿鼻炎以及气喘等疾病,跟大家讲讲疾病和穴位的关联吧~

呼吸道疾病

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脾俞穴

位于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定喘穴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主治病症: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印堂穴

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主治病症: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天突穴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病症: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病症: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膻中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儿科疾病

脾俞穴

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命门穴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主治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涌泉穴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消化道系统疾病

丰隆穴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病症: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胃俞穴

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土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fzl/7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