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炎鼻窦炎的防治

        

鼻炎、鼻窦炎的防治竹城五官

        

鼻炎

        

一、鼻炎: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二、鼻炎的分类: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三、急、慢性鼻炎的诊治

(一)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又称”伤风”,”感冒”.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1.治疗:按一般”感冒”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2.预防:增强机体抵抗力,注射鼻病毒疫苗,儿童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儿球蛋白,避免传染。

(二)慢性鼻炎: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1)慢性单纯性鼻炎:1.临床表现:①鼻塞:特点是间歇性,交替性.②多涕:黏液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2.治疗:①病因治疗:全身病因处理,局部病因处理,②局部治疗:局部应用辅舒良、伯克纳等糖皮质激素药,应用1%麻黄素或盐酸羟甲唑啉滴鼻药;鼻腔清洗。

(2)慢性肥厚性鼻炎: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持续鼻塞,无交替性。鼻涕不多,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及头痛、头昏、咽干、咽痛。2.治疗:①药物治疗:同单纯性鼻炎。②手术治疗: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四、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常与支气管哮喘同存。

1.病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2.分类:(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

3.临床表现:(1)鼻痒(2)喷嚏(3)鼻涕(4)鼻塞(5)嗅觉减退

4.诊断:依据病史和检查,诊断不难,应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鉴别。

5.治疗:原则是采取阶梯式治疗:①避免接触过敏原②药物治疗(非特异性治疗)③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免疫治疗Ⅰ):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前提是病人必须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

(2)药物治疗和手术物理治疗:临床最常用:①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激素(如伯克纳、辅舒良等),口服激素短期突击疗法(如泼尼松)。②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③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④减充血剂:如1%麻黄素,盐酸羟甲唑啉,滴鼻。⑤其他: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微波等;翼管神经切断、筛前神经切断等。

(3)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治疗Ⅱ):又称脱敏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吸入变应原所致的变应性鼻炎。通过反复和递增变应原剂量的方法注射特异性变应原,提高患者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达到再与致敏变应原接触后不再发病或虽发病但其症状却明显减轻的目的。但是,疗程需2-3年,往往难以坚持,长期疗效不确定,一般为每周定期注射变应原制剂,最近也有舌下含服制剂应用于临床。该疗法目前存在争议。

五、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长.女性多见.本病发达国家少见,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高.我国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在贫困和边远地区较多。

1.病因:(1)原发性:传统观点认为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A,B,D,E)、遗传因素、血液低胆固醇有关,也认为与臭鼻杆菌、类白喉杆菌感染有关。近年认为与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衡有关,大部分病人有免疫功能紊乱。该类患者病因未确定。(2)继发性:长期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有害粉尘、气体的刺激,鼻腔结构手术切除过多,结核、梅毒和麻风对鼻粘膜的损害。

2.临床表现:(1)鼻塞(2)鼻、咽干燥感(3)鼻出血(4)嗅觉丧失(5)恶臭:臭鼻症(6)头痛、头昏。

3.治疗:(1)局部治疗:鼻腔冲洗,鼻内用药,手术治疗(包括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前鼻孔闭合术,鼻腔缩窄术)。(2)全身治疗:营养,维生素,铁、锌。

六、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1.病因:尚未明确。(1)纤毛形态结构功能障碍(2)鼻腔微环境变化的影响(3)嗜酸细胞的作用(4)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2.临床表现:(1)鼻塞:常为双侧,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完全堵塞鼻腔;可有闭塞性鼻音,打鼾。(2)流涕:粘液性,或脓性。(3)嗅觉减退或丧失。(4)耳闷、耳鸣、听力减退。(5)继发鼻窦炎:(6)检查鼻腔可有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白色、淡黄如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

3.治疗:(1)激素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小息肉,或手术前后(布地耐德,氟替卡松);口服激素:伴有变态反应或哮喘,或鼻息肉术后(泼尼松)。(2)手术治疗: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要采取综合措施。

鼻窦炎

        一、鼻窦炎分类

(一)按部位:上颌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一侧或双侧鼻窦全部发病-全组鼻窦炎。

(二)按病程: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

二、发病原因

1.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生活与环境不卫生;特应性体质,贫血、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因素:

 (1)鼻腔疾病:鼻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肿瘤、鼻腔异物。(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腺样体炎,上牙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3)创伤性: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进入上鼻窦,游泳跳水不当。(4)医源性:鼻腔内填塞物留置过久。(5)气压损伤:航空性鼻窦炎。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慢性鼻窦炎:轻重不等,时有时无,精神不振、易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局部症状:(1)鼻塞:单侧或双侧。(2)流脓涕:大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有恶臭。(3)头痛:急性鼻窦炎头痛较为严重。慢性鼻窦炎引起的头痛较轻或没有。根据发病的鼻窦不同,部位可位于额部或颌面部,或颅底或枕部。(4)嗅觉改变:减退或丧失。

四、诊断

根据病史,鼻部检查(内窥镜),鼻窦CT

五、治疗

(一)急性鼻窦炎

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通气障碍,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特应性体质必要时给予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邻近病灶和全身慢性疾病。2.局部治疗:鼻内应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3.体位引流:引流鼻窦内脓性分泌物。4.物理治疗: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5.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或甲硝唑)。6.上颌窦穿刺:治疗上颌窦炎,同时也有诊断作用,应在全身症状和局部急性炎症基本控制后进行。

(二)慢性鼻窦炎

 1.鼻内应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2.鼻腔冲洗。3.负压置换疗法:用于治疗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4.上颌窦穿刺冲洗。5.鼻腔手术:解除鼻腔内影响鼻窦引流的病变。6.鼻窦手术。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edyzs/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