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实验录葛根黄连黄芩汤证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其一(附列门人治验)李孩疹发未畅,下利而臭,日行二十余次,舌质绛,而苔白腐,唇干,目赤,脉数,寐不安,宜葛根芩连汤加味。粉葛根六钱细川连一钱淮山药五钱生甘草三钱淡黄芩二钱天花粉六钱升麻钱半李孩服后,其利渐稀,痧透有增无减,逐渐调理而安。湘人医院屡遇小孩发麻疹时下利,必治以本汤,良佳。又有溏泄发于疹后者,亦可以推治。

麻疹之利属于热者,常十居七八,属于寒者,十不过二三,故宜于葛根芩连汤者十常七八,宜于理中汤或桂枝人参汤者十不过二三。一或不慎,误投汤药,祸乃立至,可不畏哉!

今人每以葛根芩连汤证之利为协热利,实则葛根芩连汤证之利虽属热性,仲圣并未称之为协热利,至桂枝人参汤证之寒性利,反称之为协热而利。盖协热者,犹言挟表热也,此不可不知。

太阳病,当解表,若不予解表,而用治阳明法以下之,则变证。但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每无定局。正气盛者多从热化,正气衰者则从寒化。仲圣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此从寒化之例也。又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此从热化之例也。本条有余意,有省文,若欲知其洋,而不嫌辞赘者,可在“也”字下,加“宜葛根汤,若利不止”诸字样,则经旨明矣。意谓桂枝汤证因下伤津,利不止亦伤津,而脉促近于浮,为表未解,故宜葛根汤,以解其表,而养其津。若表解之后,内热甚炽,肺受热灼而喘,汗受热蒸而出者,当用葛根芩连汤以直折之。

余前谓桂枝汤证化热,则为白虎汤证;麻黄汤证化热,则为麻杏甘石汤证;今当续为之说,曰葛根汤证化热则为葛根芩连汤证。征之于临床,考之于经文,历历不爽。

曹颖甫曰:表未解者,必不汗出,盖利不止而脉促为表未解。表未解者,宜葛根汤。利不止而喘汗,为表病入里,则宜葛根芩连汤。脉促为脉紧变文,前于伤寒发微中已略申其旨。固知葛根芩连汤惟已经化热者宜之耳。惟其化热者宜之,而舌苔白腐,唇干目赤,乃无乎不宜,不惟热利为然也。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其二(附列门人治验)孙宝宝住厅西路初诊满舌生疮,环唇纹裂,不能吮饮,饮则痛哭,身热,溲少,脉洪而数,常烦躁不安,大便自可,拟葛根芩连汤加味。粉葛根四钱淡黄芩钱半小川连六分

生甘草三钱灯心三扎活芦根一尺

孙君维翰,友人也。其小公子未二龄,甚活泼可爱,体肥硕,肖其父。每患微恙,余必愈之。顾以事繁,常无暇面诊,有时仅凭孙君之陈述而疏方焉。一日,孙君又言其孩身热,咳嗽,口渴,不安云云,当遥拟辛凉轻剂与之。服之二日,不差反剧。谓口舌生疮矣。当请面诊,允之。细察之下,乃知本为葛根汤证,今乃化热进而为葛根芩连汤证矣。葛根汤证何以化热变剧?盖辛凉轻剂不胜重任故也。

孙孩服此之后,将一剂而愈乎?曰:不然。次日,其病不增不减,仅维原状而已。二诊口疮,投葛根芩连汤,不见大效,宜进一步,合承气法。粉葛根四钱细川连八分生川军二钱生甘草三钱淡黄芩钱半枳实钱半玄明粉钱半分冲

又次日,孙君来告,此方之效乃无出其右,服后一小时许,能饮水而不作痛状,夜寐甚安。越宿醒来,舌疮大退,肯吮乳。嘱减量再服,遂愈。乃知大黄内服,却胜冰硼外搽,因此散我固曾用于二三日前也。

葛根汤证化热,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化热,则为承气汤证。我因失治缓治于先,故补治急治于后,不待其大便闭结,而乘其即将闭结,预用硝黄以图之,此急治补治之说也。然设使我能及时重用葛根芩连,又何需乎硝黄?我能及时重用葛根汤,又何需乎芩连?溯本穷源,为医者不当若是乎?

昔我治一妇人,舌尖下发一白点,渐内蚀,饮食则□,不能触咸味,尤不可碰热菜。我曰:此属热,宜师白虎汤,服石膏。妇服之数日,腐点不动,而胃纳反差。闻人言,服黄连可效,竟一剂而愈。我乃恍然若闻道,知葛根芩连汤与白虎汤本属并肩,各有主治,不容混淆,设使互易为治,必两不奏功。

曹颖甫曰:葛根芩连汤既为化热而设,服之不效,肠胃燥实即为热病之结果,故佐景谓合承气法为进一步也。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其三

徐左美亚十厂六月十二日小便已,阴疼,此本大肠燥气,熏灼膀胧,《伤寒论》所谓宜大承气汤之证也。而治之不当,服某种丸药,以致大便日滞,小便转数,阴疼如故,足腿痠,上及背脊俱痠。而胃纳不减者,阳明燥气用事也。阙上略痛,阳明余热为病也。右脉滑大,仍宜大承气汤。惟虚者不可重虚,姑宜葛根芩连汤加绿豆,以清下陷之热,而兼消丸药之毒。葛根一两五钱淡芩三钱川连一钱

绿豆一两生草一钱

吾师所谓小便已阴疼,立大承气汤者,义详《伤寒发微》。本汤之加绿豆,与葛根场之加粳米,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证当用大承气汤,以其虚,故退一步用葛根芩连汤。前案,以其实,故进一步合承气法。能进者病以速愈,能退者疾乃无危。夫进退之法,兵家之事也,今吾于医术亦云,且凡百证治皆然,第于本案发之。

曹颖甫曰:予用此方不过因热利而设,初未尝有退一步想,然亦何尝非退一步想也。小便已阴疼,原属当下之证,设非先经妄下,何至不用硝黄。比与佐景加硝黄于本方中者适得其反,固知治病用药,当观其通,墨守成方,直土木偶人耳。

拓展阅读: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本条为太阳表邪化热,内迫阳明大肠导致热利的证治。太阳病表邪不解,内迫大肠,脉促者,说明误治之后,正阳未伤,尚可抗邪,且表证仍在,应从表里双解之法,故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如何理解“利遂不止”?注家对于本条的下利不止,有两种看法,一是将本条内容分作两段,前段以“脉促”作表未解的依据,邪未全陷,正气尚有抗邪向外之势,主张仍当解表,用桂枝汤或葛根汤;后段葛根芩连汤清解肠热。一是不分段,“脉促”为表未解,“喘而汗出”是里热上蒸外迫,属于表里证同具,故宜葛根芩连汤双解表里。本方以清里热为主,即使挟表也是表邪化热之证,而不是表寒证。如果是表寒里热证,必非本方所宜。

葛根芩连汤治疗表里同病,表里证孰轻孰重?《伤寒贯珠集》:邪陷于里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三表七里证)

 热入阳明,经腑热盛

 前额痛连后项,利下黄色稀水势急臭秽,灼肛,心烦,口渴,喘而汗出,尿赤,苔黄,脉滑数。

 

1.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①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或见颈项拘紧不适;

②病程长,发展缓慢,反复发作;

③口苦口干,或大便不爽或溏垢;

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或滑数。

2.葛根芩连汤所治“下利”属于“热泻”(热利)。如《内经》所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这种腹泻临床特征是:大便多呈黄色,粘秽而臭,并有肛门灼热,甚至呈喷射状。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煎服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加减法:湿热并重,加苦参,栀子;湿重于热,加佩兰,防风,猪苓,茯苓;热重于湿,选加连翘,滑石,栀子;心烦失眠,加竹叶,滑石;恶心呕吐,加旋覆花,竹茹,芦根;口干口渴,加天花粉,北沙参;湿热夹痰证,上方加半夏,牛蒡子,栝楼,以清化痰热;湿热夹瘀证,上方加丹参,川芎,僵蚕;湿热夹郁证,上方加郁金,川贝母,香附;湿热伤阴,加石斛,天花粉,生地;若患者胁肋不适或胀痛,心烦易怒,则为肝胆湿热,宜合用茵陈蒿汤、白头翁汤或大柴胡汤加减。此外,还要随证加入理气、醒脾、化湿的药物。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解表清热,燥湿止利之功。其病因多为湿热,其所病病位在阳明,临床运用当把握湿热之邪内阻阳明的基本病机。

1.表邪化热,内迫阳明。原文34条为太阳表邪化热,内迫阳明大肠导致热利的证治。为表里双解之法,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医方集解》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故本方常用于治疗热利。

2.热入阳明,经腑热盛。葛根芩连汤还可理解为治疗阳明经府同病方。因为葛根为阳明经药.时珍日:“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医学入门》论葛根:“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盖解肌发汗,目痛鼻干,身前大热,烦闷欲狂,头额痛者阳明症也,可及时用之。”说明葛根芩连汤的病变部位在阳明,因为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其病因为风燥:其主症是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只要具备以上症状,就可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如后世温病学家常用本方治疗温热病,疗效显著。

3.热入阳明,经气不利。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挟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葛根芩连汤可用于治疗热入阳明,经气不利之证:如治疗额窦炎,治疗鼻衄,口疮,牙龈肿痛等病症。

4.湿热壅滞,蒸肺迫肠。葛根芩连汤以葛根、黄连、黄芩同用,有清热利湿,清肠解毒之功。常用治疗湿热壅滞胃肠证。如湿热蕴蒸在脾胃,脾主肌肉,湿热蕴蒸,迫律外泄,故而盗汗。《景岳全书》云:“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葛根芩连汤既能清利中焦之湿热,又能透达肌腠之府,用之使湿去表畅,则汗出可止。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思路出发,本方还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气机升降失调的脱肛证,肺胃热盛的喘咳,麻疹等病证。

5.热伤津液,经脉失养。在伤寒论中仲景使用葛根多见于项背强几几及下利。项背强几几,指后头部至后背部的肌肉拘急强痛。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部。同时多伴头痛、头昏等。患者有主诉头项强痛者,若用手指沿其风池穴往下向脊柱两侧用力按压,常可触及凝结挛急或痛点。说明葛根有升津舒经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颈椎病,由于本方能滋养津液,濡养筋脉,升津布液,故又经常用于治疗消渴病,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机是内热伤阴,治疗要清热养阴,葛根芩连汤既可清热,又能升津布液。

6.湿热困脾,肌肉痿废。湿困脾胃,不行津液于四肢,筋骨肌肉无以为养,故痿而不用。治当遵《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以葛根芩连汤清利阳明湿热,兼升清阳。湿热一去,则四肢筋脉和利,而痿证自愈。

7.肝胆郁热,下迫阳明。阳明胃属土,与肝胆关系密切.脾胃湿热,中焦气滞,可使肝失条达;肝失疏泄,肝胆郁热,又易影响脾胃功能。故临床可运用肝胆与脾胃相关的理论,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肝风内动的高血压病。因为高血压病多责之于肝风,然肝风上扰,阳明首当其冲,肝木失于疏泄,则脾土壅滞,湿热内生。用本方清解脾胃之湿热,使脾胃气机畅通,升降正常,则肝风易于平熄。

8.热入阳明,血热妄行。34条原文中“脉促者”亦可理解为血分热炽,热迫血行加速.葛根芩连汤具有凉血止血,安内除烦,解肌通络之功,故可用于治疗阳明血分热炽的病症。

9.阳明湿热头痛:湿热头痛的病因,涉及外感、饮食、内伤、久病等方面。其中饮食失节最为常见,而素体阳盛则是发病的基础。湿热头痛的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壅滞经脉。湿热头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反复发作,或头痛连项,或颈项拘紧,或见胸闷脘痞,口苦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溏垢,或闭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或滑数。湿重者则大便多偏溏,或胶着黏腻而滞下不爽。用葛根芩连汤可以清热利湿,通络利窍。

总之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病位在阳明胃,不论在阳明经络还是阳明胃肠,只要符合湿热内盛的病机就可应用。

 成无己: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下利脉微迟,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者,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为与喘大同小异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猜你还喜欢: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克--续命汤通腑案临床探秘:破解千古疑难病--续命汤医案(6则)产后腹满顽固性黄褐斑的中医治验你的牙痛老毛病为什么反复发作不除根附子理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治疗口腔溃疡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口舌生疮案泻心汤合四逆汤治口腔溃疡案慢性鼻炎,鼻窦炎经方医案你每次祛斑效果不如意,原因在这里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证脾虚气滞腹胀满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中医十大类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低热案小柴胡汤治长期低热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月经不调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卡他性中耳炎案黄连阿胶汤治崩漏案桂枝茯苓丸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白虎加人参汤竟治疗好了梅毒?

中医讲究个性化治疗,具体病案具体分析,

转载仅供学习参考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曹颖甫

赞赏

长按







































擅长白癜风诊治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zztx/7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