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种并发症集中出现的警示谁动了我的种植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年7月20日——并发症论坛

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常伴有垂直骨高度的降低,上颌窦底提升术是有效恢复缺牙区骨高度的方式,可同期或分阶段植入种植体。

上颌窦炎症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容易准确判断病因。临床发生上颌窦炎症应及时转入耳鼻咽喉科进行治疗。

本次讲座余优成教授介绍了一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合并种植体周围炎、上颌窦炎和种植体折断的病例。余教授分析并讲述了此病例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过程,给临床工作者们提出警示。

1.病例:种植体周炎、上颌窦炎和种植体折断同时出现

患者,男性,否认系统性疾病;26、27缺失,27剩余牙槽骨高度1.2mm;16、17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3;右侧上颌窦内炎症;患者希望种植修复。

治疗计划:26、27的位点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

术后10个月复查种植体骨结合稳定,行联冠修复。拔除16、17,3个月后16、17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经过10个月的愈合期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CBCT示双侧上后牙区种植体均无明显异常。

4年后复查,诉左侧鼻内异味1个月。CBCT示左侧上颌窦内阴影,26、27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明显,27种植体根尖区阴影;诊断:上颌窦炎;26、27种植体周炎。

治疗计划:拔除26、27种植体,行上颌窦根治术。

治疗过程:术中27种植体可轻松取出;26种植体折断,取骨环钻取出种植体根方断端,上颌窦内去除大量炎性肉芽组织。

术后CBCT见26种植体根方仍存有牙槽骨,27种植体根方与上颌窦完全相通。

2.病因分析

上颌窦炎症临床发病率约1%~4.2%,病因包括牙源性炎症(如余留牙、邻牙的根尖周炎)、种植体周围炎、骨增量术后、鼻源性、面中部手术等,其中以骨增量手术引起的上颌窦炎最为常见。

种植体周围炎的5年发病率约0~3.4%,10年发病率约10.7%~47.2%。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菌斑、牙周病史、黏膜状况、系统性疾病、抽烟、饮酒、种植体位置不当与负荷因素等。种植体周围炎临床表现为无典型性疼痛,但伴有牙龈红肿、溢脓,种植体周袋形成、探诊深度增加,甚至种植体松动,最共性的临床表现是骨吸收,即X线片显示存在牙槽嵴顶垂直骨吸收。

种植体折断的发病率,~年的文献报道为0~7.35%,年的文献报道为2.3%。危险因素包括种植体三维位置异常、副功能咬合(磨牙症、紧咬牙等)、悬臂梁、早期负载、种植体无被动就位以及修复体设计不良等。

本病例中余优成教授使用的个性化修复基台,加工工艺的差异导致基台难以完全被动就位,是可能导致种植体折断的原因之一,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种植体折断的临床表现常为种植体松动、断裂处骨吸收、咬合痛、冠部脱落等。

三种并发症集中出现,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

1)种植体折断后由于生物力学的改变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继发上颌窦炎症;

2)先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继而引起上颌窦炎和种植体折断;

3)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先产生上颌窦炎症,继发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受力不当而折断。但具体原因仍无法解释。

笔者心得

患者27处余留牙槽骨的高度仅1.2mm,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后4年集中出现上颌窦炎、种植体周炎和种植体折断的并发症,三种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互相促进,但是具体原因尚无法解释。此病例中患者本身另一侧的上颌窦就有炎症,可能更易受病原微生物侵犯;患者上颌后牙区仅余留少量高度的牙槽骨时,感染可能更容易同时侵犯上颌窦和种植体,同时发生种植体周炎和上颌窦炎,此时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时,外科操作及种植体植入时机的把握应当更加谨慎,手术前后和术中应联合抗感染;联冠修复虽然有利于均衡每个种植体的受力,但是一旦其中一个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炎或骨结合失败,相连的其他种植体也会受到影响。本病例很难找到并发症的具体始动病因,但是可以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思考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措施,在未来的类似病例中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作者简介

伍昕宇

医院种植科硕士研究生,师从施斌教授,从事口腔种植学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zyy/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