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公示,默沙东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简称K药)递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据受理的结果新适应症为头颈癌的一线治疗,据推测下一个受理的新适应症应为结直肠癌。
目前K药国内已经获批的适应症有晚期黑色素瘤(年获批)、非鳞非小细胞性肺癌(年获批)、非小细胞性肺癌(年获批)、鳞状非小细胞性肺癌(年获批)、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年获批)。
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肿瘤》一书中,把头颈癌分为鼻咽癌和其他头颈部肿瘤(非鼻咽癌)两种,其中其他头颈部肿瘤又细分为鼻腔癌、上额窦爱、扁桃体癌、舌癌、外耳道及中耳肿瘤以及喉癌。
据WHO统计,年全球头颈部肿瘤新发病例高达83万,死亡病例高达43万。由于抽烟、喝酒、病毒感染等因素中国每年患病人数约有7.5万,死亡人数3.66万,无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国内均占10%左右,目前头颈部肿瘤属于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
年K药在美国获批晚期复发头颈癌的一线治疗,无论有无PD-L1均可使用,若PD-L1表达阳性,单药治疗,否则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疗效方面,按用于头颈鳞癌的EXTREME方案(化疗+EGFR靶向药)而言,据数据统计4年生存比例仅为4.5%,而K药联合化疗组达到19.4%,由此可见除了单药治疗治疗之外,联合化疗K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市场有不少PD-1/PD-L1上市品种,据笔者初步统计有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欧狄沃)、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可瑞达)等。
关于PD-1/PD-L1上市之后获批适应症的问题,由于国内外差异的原因,目前国内审批的还远未达到国外上市审批的全部适应症。如K药在FDA获批的适应症有十几个,但是国内加上刚刚审批的头颈癌一共是6个,也是目前PD-1/PD-L1审批适应症最多的一个,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国内PD-1/PD-L1获批的适应症会越来越多。
▲笔者据上市品种资料整理
那么,上述PD-1/PD-L1品种年销售如何呢?
依纳入医保的达伯舒销售数据而言,据信达生物发布10月底发布公告披露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年Q3发布的销售数据来看,年Q1约4亿,Q2约5亿,Q3已超过6亿,预计年其销售额稳过20亿,相对于年的10.16亿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在依非医保的艾瑞卡而言,据IQVIA数据,今年上半年,虽然受疫情的影响,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销售额超过20亿元,预测全年在40亿+左右的盘子,不出意外,今年真正的王应该是艾瑞卡。
另据百泽安销售数据情况,以百济神州Q3财报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在Q3实现万美元的销售额(约合3.3亿元),而Q1为1.36亿元,Q2为1.95亿元,预计年度销售额大于10个亿。
由于是非医保药品,并不存在什么单通道、双通道的问题,目前患者只有自费购药途径,部分可通过商保等方式部分报销,自费或者商保的承接方一般都在DTP药店,按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数据而言,一年就为国内的DTP药店贡献40亿左右的盘子,在加上自费的欧狄沃、百泽安、拓益、英飞凡等,据初步统计仅仅PD-1/PD-L1系列,就可为国内DTP药店贡献百亿以上的盘子,再加上其它上市的靶向药物品种,由此可见DTP靶向药物整体贡献度不可小视。
除了临床因素之外,目前DTP靶向药物一般是通过两种增加市场占有率,第一就是新审批适应症,如K药新增头颈癌的一线治疗。第二个就是联合用药的方式,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在肝癌领域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联合多西他赛等。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DTP靶向药物适应症的进一步增加以及联合用药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未来销售额这一盘子将进一步放大,所以国内DTP药店的经营者该如何把握新适应症审批这一因素带来的增量红利,值得经营者重视,DTP药店业绩增长不只是增新品,增适应症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