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本期病例来源:新医院,点评老师:张会杰
患者:女,81岁。
主诉:右侧鼻塞2年余,加重半月。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伴有流脓涕、嗅觉减退,无明显头痛、发热、涕中带血、视力减退、复视症状,未治疗,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鼻塞加重。
查体:右侧鼻腔可见新生物,触之易出血,下鼻甲、中鼻甲结构不可见。
手术所见
镜下见右侧鼻腔充满新生物,咬切钳切除肿瘤留病理检查,鼻内镜下观察见右侧中鼻甲尚未侵犯,右侧下鼻甲下缘、钩突、上颌窦内侧壁、筛窦前壁、额隐窝可见肿瘤组织侵犯,切除下鼻甲肿物,切除大部分右侧上颌窦内侧壁,探查见右侧眶纸板骨质有破坏。
腺样囊性癌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大和小涎腺,偶尔见于泪腺、鼻咽部。鼻腔、鼻窦和口腔包括硬腭的小涎腺常见的分布部位,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较大涎腺更常见。腺样囊性癌占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的5%~15%,约1/2发生于上颌窦,约1/3发生于鼻腔,发生于筛窦、蝶窦及额窦少于5%。
大部分肿瘤形态不规则,侵袭性破坏周围的结构,容易沿神经周转移。是颅底和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的常见途径,有些可出现“跳跃性”生长,出现此征象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影像表现鼻腔及鼻窦腺样囊性癌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内可见多发、小的囊变区,少数有钙化,伴邻近骨质浸润性破坏,也可侵犯眼眶、颅内、翼腭窝、颞下窝等邻近结构。
鉴别诊断内翻乳头状瘤:
鼻腔软组织肿块影,边界较清楚,密度较均匀,少数可伴有钙化,小肿瘤多局限于鼻腔内,大的肿瘤常蔓延到邻近鼻窦,增强后肿瘤多为均匀的中度强化。邻近骨质受压变薄,大的肿瘤可破坏骨质。
鳞状细胞癌:
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CT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多伴有出血、囊变,少数可见有钙化,边界不清,周围骨质弥漫性破坏,广泛累及邻近结构。
黑色素瘤:
有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诊断较为困难。
淋巴瘤:
淋巴瘤可表现为侵袭性,大多数增强呈轻-中度强化
总结
本例为老年女性,病变部位较多,右侧眼眶、额窦、筛窦均有,符合腺样囊性癌的“跳跃性生长”,病变内部不均匀,可见小片状无强化区,腺样囊性癌内常见多发小囊变区。上颌窦壁、眼眶、筛窦壁、牙槽骨骨质破坏符合恶性特点。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