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各种治疗,更取决于患者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度过每天治疗之外的剩余时间,甚至睡眠的姿势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患者长时间以异常的姿势卧床或坐,会使关节挛缩,肌张力异常增高。
因此,应把康复看作是对每个患者一天24小时的管理或生活方式。
在病房或家里,
患者的房间该怎样布置?
在患者所处的环境中如何摆放患者的床和椅子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患病早期主动活动受限时。因为损伤,偏瘫患者的头转向健侧,不仅有忽略患侧身体的倾向,还有忽略患侧空间的倾向。通常患侧的触觉、视觉和听觉输入减少。如果床的放置使患者的患侧对着墙或使患侧活动减少,感觉丧失将会加重。所有护理工作不得不在健侧进行,医生和探视者也得站在健侧,这将进一步使患者忽略患侧。只要改变床的位置,使得所有的活动和有趣的事都发生在偏瘫侧,情况将会明显改变。护士或家属从患侧接近患者,帮助他洗漱,或带来食物并帮助他就餐,等等。同样,医生听诊,量血压和进行其他常规检查和观察也在偏瘫侧。这样可以不断促使患者将头转向患侧,全天都有感觉输入,也促进了眼部肌肉的活动。在初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良好的姿势摆放非常重要。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既可以拉长患侧,预防痉挛,又可以增强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
在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帮助下,康复治疗部神经康复工作稳步前进。现给大家分享一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住院期间早期康复指导,住院期间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家庭康复宣教的全过程。
石某某女72岁
发病时间:-01-29
入院时间:-01-30
1、患者老年女性,急性起病,左侧肢体无力12小时入院。
2、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3、查体:NIHSS评分7分(中度中风);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构音欠清。双肺呼吸音清。视野正常,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侧巴氏征阳性,余病理征未引出。
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③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
①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②姿势控制障碍③日常生活活动障碍
以下视频来源于
康复宣教
-01-30我院急诊头颅CT示:
①脑白质变性,桥脑、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右侧枕叶多发脑梗死改变②脑萎缩。③双侧颈内动脉C3-7段、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多发钙化斑块形成。④双侧上颌窦、左侧上颌窦、右侧额窦炎症。1.左侧偏身运动障碍,意识清醒,右利手2.Brunnstrom分期:上肢-手-下肢1-1-3期3.肌张力:正常4.感觉:左侧上肢和手浅感觉减退5.肌力:左侧上肢三角肌1级有肌肉收缩,其他0级无收缩;下肢髂腰肌肌力达3级,股四头肌肌力达2级,胫前肌1级有轻微收缩,小腿三头肌、股二头肌1级有肌肉收缩(腹部肌群力量薄弱,大腿后侧肌群肌力较差,俯卧位不能屈膝)6.ROM:关节活动度被动无受限7.疼痛:无疼痛8.平衡:不能独坐9.转移:床上无法独立完成翻身坐起1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25分(大小便控制20分,进食5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11.Holden步行分级:0级,患者无法步行①核心肌力差②左侧肢体肌力下降③床上无法翻身坐起④日常生活需要大量帮助短期目标(1-2周)①提高肌力:增强上肢肌力达2级,诱发手指肌肉收缩;下肢肌力达3+级,增强核心肌②平衡:坐位平衡达2级(自动态平衡)③转移:独立翻身坐起④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思路:
①与患者家属达成24小时管理模式的共识(进食、谈话尽量都在患侧进行;2小时辅助翻身,多采取患侧卧位等等)
②前期训练重心放在核心肌群的锻炼上,让患者能独立坐
③加强下肢肌力锻炼,为步行做准备
①肌力训练:左上肢辅助运动,肩关节外展、前伸,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屈伸,每动作20次/组;下肢辅助主动运动,直腿抬高、屈髋屈膝,每动作20次/组。
②核心肌群训练;10min/d
③翻身训练;5min/d
④坐位平衡训练;5min/d
⑤针灸治疗
患者上肢肌力1级,应保护好肩关节,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有冠心病史,治疗应循序渐进,注意治疗强度。
-01-30①肌力:左上肢1级;下肢3-级②平衡:无法独立坐③转移:床上无法独立翻身④核心:无法完成桥式运动-02-06①肌力:左上肢1级;下肢3+级②平衡:坐位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③转移:床上独立翻身④核心:完成桥式运动2组(10个/组)文/图/视频:康复治疗部供稿部分图来源网络校对:支荣审核:李锦往期精选EditorsChoice
医院疫情防控期间就诊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