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改商”让刚起步的创业者节省了租金成本,这看上去很美;然而,创业者要成功申请“住改商”并没那么容易(详见本报1月9日A04版报道)。有些镇区如东区和南区的工商部门明确规定,封闭式小区不能申请“住改商”。一些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考虑到后续管理问题,对业主的申请也没有允许。
尽管工商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先“卡”住了关口,“住改商”的烦恼仍在,一些经营者冒着无证经营的风险,给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带来无尽的烦恼。
■业主的烦恼住宅小区开养生馆,吵得让人无法睡觉
在南区某封闭式管理的大型住宅小区,走进主干道,就可以看到书法培训、音乐培训等各种广告宣传横幅。除了这些分布在一楼的商铺,有些商铺干脆开在住宅楼上。
住在3楼的陈小姐被新搬来的邻居“吵”得头疼。新邻居是租客,直接开起了一家美容养生保健馆。由于店开在了封闭住宅小区内,刚开业时,客人不多,大家相安无事。
随着开业时间拉长,店主为了招揽客人,搬来了一架钢琴,一有空闲就弹琴招揽人气。起初琴声还悦耳,但当琴声频频传来时,就变成了一种折磨。每天早上8点,邻居的钢琴声准时响起,周末也是如此,“想睡个懒觉都睡不成”。中午午休时间,琴声也没有停止,叮叮咚咚地响着。陈小姐投诉到物业管理公司后,物业管理公司找到租客沟通,然而邻居的琴声依旧,只不过推移到中午2点以后。
楼内隐藏托管培训班,进出人员纷杂
“住改商”连封闭式小区都阻挡不了,更不用说一些老旧小区了。不少公司、培训机构就隐身在物业管理松懈的小区中,老式单车房、一二楼的住宅纷纷被“住改商”。家住竹苑的张先生就发现,最近两三年来,楼下开的公司多了起来。刚开始,一家贸易公司开在对面的一楼住宅,每天都有几个工作人员来上班,工作人员常站在门外打电话,声音大到整栋楼都听到。紧接着,一家托管培训公司在旁边“开”了起来,常年把灯箱牌放在中间的草地上。一家“酒庄”也开在了一楼,常年不见人,夏天的时候,一台破空调整天响着。各种小公司在小区形成了大杂烩,还有装修的、做电商、送奶的、搞书画培训的……
这些还是看得见的“公司”,还有些看不见的生意在楼道里的住宅开展。张先生所在楼房最高峰时有2家托管公司,从下课到晚上,很多小孩和家长在楼道进出。除了吵,孩子们把垃圾随手扔在楼梯上,有时可以看到掉在楼道上的雪糕、果皮等。每到晚上接送学生的时间,家长的车还常常乱停放,给住户进出带来不便。原本老旧小区治安就差,这些人进出还不随手关门,门敞开着,闲杂人随便就能进来。
■物管的烦恼:不批准,商户却我行我素
工商部门要求“住改商”要先过社区居委会这一关,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还需要物业管理公司批准。但这些关卡,却挡不住一些住户、租户自行“住改商”。
频被邻居琴声打扰的陈小姐咨询过南区工商分局,得到的答复是,她居住的小区是封闭小区,是不允许“住改商”的。对于这种隐蔽在住宅中的“商铺”,物业管理公司似乎也没有办法。陈小姐先后向物业投诉了几次,物业管理公司也协助上门沟通了,但噪音的烦恼还是没有解决。
记者来到陈小姐居住的小区,询问是否能够办理“住改商”。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艾先生明确表示,不能办理。在亮明身份后,艾先生表示,“住改商”加大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难度,尽管有业主提出了申请,但物业管理公司考虑再三后,还是不给批准。
他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对业主申请的答复。上面不予同意的理由是: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并且,业主提出“住改商”申请时,没有征得利害相关的业主同意,因此物管公司不予同意。
私自“住改商”,业主投诉增多
艾先生表示,“住改商”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封闭小区实行刷卡进出,商铺经营必然会有外来客流,物管将难以控制商铺的人员出入,小区安全将得不到保障。
然而,令物业管理公司无奈的是,近两年来,小区业主提出“住改商”申请的个案增加,尽管物管公司明确表示不支持,但不少商铺实际上已存在。记者看到,该小区靠近主干道的商铺多了起来,有培训的、早教的、卖水的……
业主私自“住改商”后,物业管理公司接到最多的投诉是噪音。接到业主投诉后,物业公司只能派工作人员上门沟通,如果对方不改善,物业管理公司也没有办法。“在楼道开公司,延伸出来的问题肯定很多,注定会影响到邻里和谐。”他说,“正是因为这些管理上的难题,物管公司才会对‘住改商’说不。但他们偷偷开,我们又没有执法权,只能尽量调解。”
相关报道
私自“住改商”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对于私自“住改商”的情况,记者咨询了市工商局监管部门。如果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私自经营的,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该商户无证经营,但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先办理审批项目的,住户可向相关前置审批部门投诉;如果只属于一般经营,可直接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的,可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
该部门负责人表示,“住改商”后按照商事登记依法注册的,还要看是一般经营项目还是超过范围、需要向其他部门申请许可的项目。如果住户发现经营超范围,例如餐饮的还需要食药监等其他部门的许可审批,若商户没有办理就超范围经营,可向相应审批部门投诉。
业主认为权益被侵犯可起诉
“住改商”放宽了住所登记条件,有利于降低创业者的门槛。然而把住宅改为经营场所,势必会影响其他住户。我市知名律师王旗认为,目前的“住改商”,如何在降低创业门槛的同时,不影响邻居权益,仍需要找平衡点。
《物权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年,国家又出台了司法解释,将有利害关系业主的范围,原则上确定为在本栋建筑物内。就是说,如果想把自己的住宅改为商用,得让一栋楼的其他邻居同意。
另外,按照《物权法》83条规定,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算刚开始同意邻居住改商,但随后邻居的经营侵犯了自身权益,仍可以提起诉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