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粮质量提升食粮品质
2013年,湖北省粮食局在全省展开了收获食粮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调查和测报覆盖全省除神农架林区外的16个市(州)、73个食粮产区县(市)。全省各级食粮部门2000余人次参与了调查和测报,共调查扦取小麦、稻谷样品6000余份,检验二级样品2261份,取得检验数据3万余个。
调查和测报的质量检验和品质分析依照国家标准《稻谷》(GB)、《优良稻谷》(GB/T)、《小麦》(GB)、《优良小麦强筋小麦》(GB/T)、《优良小麦弱筋小麦》(GB/T)规定的方法进行。
1、质量调查情况
2013年收获稻谷整体质量比上年有所下降,收获质量中等(3等)以上比例为83.9,比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主要质量指标出糙率平均值77.0,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53.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3.5,比上年高0.7个百分点,不完善粒的类型主要是未熟粒和病斑粒;稻谷中早籼稻收获质量中等(3等)以上的比例为91.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晚籼稻收获质量中等(3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等)以上的比例为82.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小麦整体质量较上年整体有所提高,收获质量中等(3等)以上的比例为71.1,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容重平均值765.1g/L,比上年提高20.3g/L。
2、品质测报情况
(1)早籼稻
收集的早籼稻样品触及27个品种,主要品种为金优402、鄂早16、鄂早18、两优287、浙辐802等。全项到达优良稻谷国家标准的比例为2.6,与上年持平,达标品种为金优402和鄂早18。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是限制达标率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含量偏高、整精米率较低也影响了达标率。
近几年测报结果显示,鄂早18、金优402在我省表现出较为稳定的优秀特性,并在武汉区域表现较为明显。但早籼稻商品优良率整体较低,这是由于早籼稻生长期短,垩白较大。
(2)中晚籼稻
收集的中晚籼稻样品触及180个品种,主要品种为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丰两优6号、广两优香66、新两优6号(皖稻147)、C两优608、黄华占、两优363、深两优5814、两优6326、Y两优1号、Y两优2号、两优1528、新两优223、珞优8号、鉴真2号、鄂中5号等。到达优良怎样治疗白癜风呢稻谷国家标准3级以上的比例为1.2,较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2013年中晚稻垩白粒率、垩白度比终年偏高较多,致使优良率下落较大。
测报结果显示,黄冈市黄梅、鄂州市和武汉市江夏种植的黄华占、京山县种植的鉴真2号、鄂中5号延续了较好的优良性状;种植的品种中,广两优香66、金优207、两优培九、丰源优299、深两优5814、先农22号(两优4826)、两优1528在部份地区的样品,有的检测项目可满足优良稻相应指标要求,表现出一定的优良性状。
主要品种中,黄华占在武汉市、黄冈市品质表现较好;鄂中5号、鉴真2号在荆门市品质表现较好;扬两优6号在荆州市、随州市、孝感市、仙桃市品质表现较好。
(3)小麦
收集的小麦样品触及36个品种,主要品种为郑麦9023、瑞丰1号、鄂麦25、鄂麦14、鄂麦17、鄂麦18、驻麦4号、西农9718、金麦8号、瑞星一号、衡观35、郑麦23、西农979等。符合强筋小麦国家标准要求的比例为10.6,品种主要为郑麦9023,影响达标率的主要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其次为容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要求的比例为2.6,品种主要为鄂麦14等鄂麦系列,影响达标率的主要指标为粗蛋白质,其次为容重。
测报结果显示,郑麦9023在随州市表现出较好的优良强筋小麦性状;鄂麦系列部份品种在随州市、十堰市、孝感市表现出一定的优良弱筋小麦性状。
3、品质较优的品种
1.早籼稻谷。较优品种为两优287、金优402、鄂早18等,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虽食味品质不及中晚籼稻谷,但作为食品工业和储备用粮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中晚籼稻谷。较优品种为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号、深两优5814、鄂中5号、鉴真2号、天两优616、黄华占等。这些品种商品质量较好,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可根据宜种区域推行种植。鄂中5号、鉴真2号为我省特点品种,稻米品质较好,可作为加工高级米的原料。晚籼稻品种黄华占经多年种植,优良性状明显。
3.小麦。强筋小麦较优品种为郑麦9023,弱筋小麦较优品种为鄂麦14、鄂麦17、鄂麦18等鄂麦系列。根据我省气候和小麦生长特点,可发展中筋、弱筋优良小麦,在部份适合地区有选择地种植强筋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