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悄然来临,虽然温度还未降至瑟瑟发抖,但凉意已逐渐渗透。就在这时节交替的时刻,许多人的老毛病又犯了,比如鼻炎。
鼻炎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们。患上鼻炎后,小孩子的脑袋整天都昏沉沉的,上课听讲的效率都受到了影响。你瞧,多少孩子的成绩因此受到了影响?
更让人烦恼的是,鼻炎患者总是到处擤鼻涕,那声音简直让人“闻”而却步。如果旁边正好有人在吃饭,这个场景真是让人“食欲大减”。而且,鼻炎还特别费纸,刚刚买的卫生纸,二十多元十卷的,转眼就没了。家人总是纳闷,怎么立秋后卫生纸用得这么快?
有些人还会打喷嚏,早晨一起来,就先来它二三十个喷嚏,闹得邻居们本来不想起床的,都从梦中惊醒,以为打雷下雨了。真是让人苦恼不已。
医院,偏偏这个病中西医都不擅长治疗,办法都不是很多。你瞧瞧,鼻炎治疗很久的,结果是花了很多钱,也没有明显好转。
那么,我们的鼻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鼻炎起初大部分都是寒邪导致的。如果时间长了,寒邪会入里化热,有时寒邪在体内停留很久也不化热。一般这种邪气与人体共存的情况,都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
等到了秋天的时候,天气凉了,糟糕!本来正气和外邪还能平衡,此时开始有些倾斜了,人体的正气往往抵御不了外寒了,于是开始犯病,鼻涕横流,喷嚏不断。
要了解鼻炎首先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鼻。鼻,有气窍之称,下连于喉,直贯于肺,为肺之外窍,不仅为呼吸出入的通道,也是邪气侵犯肺臓的通路。
鼻的主要功能,一是呼吸功能,“鼻为气之门户也”,为“清虚之道与天地相通之门户”。二是抵御外邪功能。我们都知道肺为娇臓,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外感温热篇》也提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鼻是能够抵御外感六淫对肺侵袭。
从经络巡行来看,《景岳全书》中说:“然其经络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此数经之病,皆能及之”。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两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两旁迎香穴,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这也是为什么迎香穴在鼻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的原因。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根目内眦睛明穴,往上走是攒竹,所以对于很多鼻塞的患者,揉按攒竹穴能够鼻塞快速通畅。手太阳小肠经从面部颊部循行,行至眶下,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所以说两条太阳经脉,两条阳明经脉都和鼻有密切的关系。
还有就是总督人体一身阳气之督脉,巡行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上述五条经脉和鼻的生理、病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人为什么会流清鼻涕,打喷嚏,《黄帝内经》中关于涕有这样的论述:“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疾”;“涕者,肺气之熏蒸也”。人体正常肺气以降为顺,肺气内降,通达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后会导致皮毛密闭。过食生冷,又因肺经还循胃口,胃逆而寒气上逆则肺寒。内外合邪,致使肺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肺气上逆于鼻窍,鼻窍狭窄,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喷嚏。肺寒气熏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四圣心源》也说“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不降也”。
所以,外感风寒和过食生冷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因。现在人们喜欢大量摄入各种水果、牛奶、冷饮、冰激凌,甚至滥用抗生素,导致寒痰壅肺。在秋冬时节,天气清冷,人们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二者相引而发。没有内鬼引不来外贼,这也是为什么秋冬季节好发过敏性鼻炎的原因。
然而,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过敏性鼻炎并不限于秋冬季节,现在空调的过度应用,导致人造的风寒之邪伤人更甚。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快速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鼻窍的温煦功能。鼻窍的温煦功能主要依靠两条太阳经和督脉的阳气。督脉和太阳经的阳气不够,鼻窍的温煦功能就会变差,就不能抵抗肺寒气的上逆。因此,快速提升督脉和太阳经的阳气是缓解过敏性鼻炎非常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揪大椎。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所以揪大椎可以快速提升督脉和膀胱经的阳气,对于缓解流清鼻涕、鼻塞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小朋友怕疼,或者家长不舍得,也可以采用捏脊的方式,效果同样不错。
大椎穴方法二,揉按攒竹穴。攒竹是膀胱经第二个穴位,在两个眉头凹陷处,对于鼻塞也有快速缓解效果。
攒竹穴方法三,艾灸印堂、大椎、身柱、肺俞,效果也会不错。
虽然过敏性鼻炎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大病,但它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甚至很痛苦。少食寒凉、少受风寒、保有足够的阳气,才是解决过敏性鼻炎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