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好好记住这个女编剧大石静,两部剧的编剧都是她。
(ps:求你别再劝我买房子了)
AI卖房的秘诀真的只有“干就完了”?
其实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就是房地产公司里,一个叫做三轩家万智的女人“无所不用其极”的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卖房,并且成为全日本最会卖房的女人,用功程度一点不亚于机器人,执行力强到裂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AI在卖房,永不疲倦。
其实某种方面,三轩家万智和《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中的薮下依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AI的绝对理性来执行事务。
都知道三轩家万智的口头禅是“GO”,可以理解为干就完了,但是卖房并不是卖菜,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更不会涉及强买强卖,所以这部剧放在今天依然大火,受到万众瞩目,肯定不是在和大家讲房地产的销售心得,而是真正聚焦于房子的“终极意义”。
现如今,中国的高房价和日本平成时代初年是多么的相似,一家三代为了一套房而不懈努力,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房子一定会永远上涨。在房地产方面,日本是“过来人”,研究“人和房子的关系”是这部日剧的初心。
虽然三轩家万智口头上的目的是为了卖房而想出各种招数,但是其实是“对每一位顾客的人生负责”,因为房子占据人生的比例过大,而导致承载了过多的梦想、喜好、亲情、友情和爱情,已经远远超越一间钢筋混凝土所组成的空间的价值,所以三轩家在卖房子的时候只会说自己在卖“家”,“家”不同于“房子”,它是有灵魂的,必须是人精神寄托的港湾。
既然“家”能够给人带去幸福,三轩家认为她自己是有使命的,她同样背负着他人的人生。
每个时代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
既然每个人的幸福和灵魂需要被安放,这个安放地就是“家”,但是每个人和群体对于幸福的定义又是不同的。
紧追“网咖难民”题材,我们发现了许多人并不是因为买不起房子才住在“网咖”里,甚至出现了刚好相反的“多金老人”,他们多为“为日本工作至死”的理念,思想一点不肯输给年轻人,他们拒绝进入养老院,更拒绝一个人买房“孤独死”,他们只是喜欢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能够接触到人。
也有为情所困的女人跟着男性在“网咖”中奔波,也有工作地点经常更变的高薪工人。
而根本原因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他们拒绝做出努力,一直在逃避,拒绝迈出那一步,所以才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虽然幸福有千万种,但是不努力跨出那一步,拥有自己的家的话,是不会明白幸福的真谛的。
“一户建”变成了“高级公寓”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卖房子的女人第一季手里拿的是“一户建”,而第二季变成了“高级公寓”,那么,作为房地产商的三轩家万智是怎么样迅速分清这些住宅类型的区别的呢?
一戸建て
从汉语意思上很好理解,正规翻译为“独立住宅”,大致意思就是“一户人家一栋建筑”,就相当于我国的“别墅”概念。一般就是下面这样的建筑物。
不过对于一户建的概念并仅限于楼层和大小,广义来说,只要这块土地上有“一户人家一栋建筑”,无论多大多小都能被称为“一户建”。
既然是别墅,那么一般都是远离市中心的,在乡村的居多,在城市近郊和CBD的都是超级大金主,比较常见的就是一大家族3-4代人,“一户口本”上的人全部生活在“一户建”里,对于大家族来说相当方便。
“アパート”和“マンション”傻傻不不清楚
アパート,翻译做“公寓”,是一个外来语单词,源于英语“apartment”。但是找到另外一个词“マンション”,英文翻译为“宅邸”,但是市面上的一般称呼为“高级公寓”。
那么“アパート”和“マンション”到底有什么区别?出门在外,可不要吃亏上当了!
不光中国人分不清楚这对儿活宝贝儿,就连很多日本人自己都分不清,只知道“アパート”便宜,“マンション”贵。
甚至在坊间还给“マンション”开玩笑,因为“マンション”中的“マン”和“万”同音,所以也称呼为“万ション”和“億ション”来说明高级公寓的价格高。
但是依然不知道便宜在哪里,贵在哪里。
而在日本建筑的相关法律上,也没有对这两种建筑进行严格区分,那我怎么能判定一栋公寓究竟是什么呢?
最终的判定者落在了“日本不动产公司”的肩上,日本有一个“不动产信息网联络协会”对公寓和高级公寓的判定给出了以下标准。
“マンション”以重型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高度最低在3层以上。
一般来说,「マンション」的设施设备完善,安全性强,具有高抗震性和耐火性,一般都会配备有电梯,因为墙体厚,隔音度很好,不会被影响正常生活,冬暖夏凉。
“アパート”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主,被称为“矮公寓”,一般只有层楼。
其实这种公寓看上去就像是我们国家民工兄弟的工棚,隔音效果很差,安全性也相对较低,但是租金很便宜,透气性好,在潮湿的日本霉菌难以生长。
另外,有不少“アパート”没有独立的浴室,洗澡间是大家公用的,总给人们一种“老破小”的感觉。
以上です。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