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首创针对慢性鼻窦炎的AI医生,

在我国,慢性鼻窦炎患病率约8%,以此推算,存在高达1亿多的患者,其中,约20%的患者合并鼻息肉,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目前整体疗效欠佳、术后复发率偏高,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增加了社会医疗负担。

追源溯流,难以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是重要原因——慢性鼻窦炎是高度异质性疾病,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型相同,内在型和预后也可能不同。故此,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下称“鼻息肉”)的亚型不同,对应的治疗方式和预后也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受困于病理科医生缺乏、水平参差等因素,医院难以开展精细化分型。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优化解决方案:2月20日,医院发布了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阶段性科研成果,可实现慢性鼻窦炎亚型AI快速诊断。其中,医院的“单视野家庭版”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与高年资病理科医生的诊断结果对照,准确性超过90%;医院的“全片平台版”正在进一步测试中,准确率达到96%。

“秒级”生成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超过90%

中山三院副院长杨钦泰教授介绍,对炎症细胞进行人工计算工作量巨大,在全片计算不可能的情况下,目前通行的方式是采用10个随机视野,这不可避免地会妨碍准确性。尤其是在病医院,精细化分型更几乎不可能。

▲杨钦泰

通过人工智能为医生赋能,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成为破局的希望。

中山三院充分发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等多个学科群的优势,医院和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了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并搭建相应的人工智能病理诊疗云平台。

目前,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已经迭代到3.0版本,分别从单种炎症细胞层面、复合炎症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实现鼻息肉病理类型的精准分型。

考虑到基层条件有限,中山三院还开发了医院的“单视野家庭版”,打破要求全片数字扫面仪与5G网络的限制,通过显微镜系统即可实现数秒内快速、高效辅助诊断慢性鼻窦炎的炎症内在型,生成的病理诊断报告与高年资病理科医生比较,准确性已经超过90%。

AI医生已在云南凤庆上岗帮助提升基层医生诊断效能

目前,“单视野家庭版”已经在中山三院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医院临床应用。“借助先进的智能诊疗平台,开展实时远程会诊和指导,真正实现按需帮扶、精准帮扶,切实提升帮扶效益,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化高质量发展。”中山三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介绍,数字智能技术正在给医疗帮扶提供新思路,该院也积极探索医疗帮扶数字化转型,打造造血式医疗帮扶“凤庆模式”。

“好的治疗离不开好的检查和诊断,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辅助诊断,可以大大延伸基层医生人工诊断的效能。”吴京洪表示,该院在肝病、脑病、超声诊断等领域也开发了不同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医院展开多方位支持。

云南省医院耳鼻咽喉科杨亚妮主任表示,借助慢性鼻窦炎智能辅助诊断和远程共享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切实提升了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凤庆县县居民可以享受到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片平台版”正在进一步测试中准确率更高,医院可用

与此同时,“基于全片的鼻息肉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和“全片平台版”正在进一步测试中,医院,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慢性鼻窦炎炎症精准分型,指导后续个体化药物治疗和随访计划,实现精准诊疗。

目前该系统已通过临床测试达到高年资病理科医师水平,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具有5G医院测试使用,完成优化后将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据了解,该技术主要利用5G超级上行技术,高效突破了数字病理图片大容量上传的瓶颈,同时构建基于5G云边协同的鼻息肉人工智能病理诊断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病理全片数字化图像技术开发,实现快速、准确、全面诊断。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免疫学顶级杂志JACI、《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并获批三项发明专利。

记者

岳超群

编辑

周艳梅责编

张秀丽

通讯员

周晋安甄晓洲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yfzl/1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