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批
勇
士
回
家
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
首批返吉队员今日启程回家
万吉林人民将以
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
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吉队员共人,其中医生25名、护士名。他们于2月19日抵达武汉,2月21日医院。
02:34这支医疗队由长春、通化、白山、松原、公主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在首批勇士回家的同时
我省还有千余名白衣天使
坚守在“疫”线
她们的动人故事仍在继续
医院
“妈妈一定战胜病毒小怪兽”
本期人物:
宋金莹,医院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胸外科ICU护士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刚开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席卷开来,传染力,致病率极强,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感染病人数万人,并且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不断攀升,国家卫健委发出各省支援武汉,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通知。
医院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农历大年初二,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生护士,在医院的院旗下,郑重宣誓,自愿加入救治新冠肺炎的疫情当中,我被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未能加入其中而深表遗憾。当即我写下了请战书,发给我所在的科室胸外科赵勇护士长。2月6日晚上8点,还在公婆家跟公婆,爱人孩子,一起团聚时,接到护士长的电话,小宋,收拾一下行李,明天下午统一出发去武汉。说实话,当时我愣住了,这一切来的太突然,虽然心里已经做好出发的准备,但又马上回复平静,对爱人说,穿衣服准备回家,又跟公婆说,爸妈,我明天出发去武汉,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并且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们帮我照顾好孩子,跑到女儿的房间,在已经熟睡的女儿额头上,轻轻一吻,强忍泪水,冲出家门。回到自己家里,开始整理行李,每一次远行,都是我整理行李,唯独这一次,爱人一件件整理......
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来得及跟自己的父母告别,因为父母都已经70岁高龄,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怕他们担心,没敢告诉他们我前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对不起爸妈,这是女儿善意的谎言。只是叮嘱我的两个姐姐,照顾好爸妈。
重症病房的工作紧张并且忙碌,一天我同时护理25床、26床两名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的患者,两名患者操作处置特别多,我正在给25床老大爷准备测量指尖血糖时,脑袋里正回想着26床接下来的操作,结果25床大爷镇静不深手部躁动,血糖针一下子穿透了我的四层手套,扎到了我的手指上,一瞬间钻心的痛,在乳白色的手套内呈现出片片血晕,我立即呼叫同组的伙伴叮嘱她照顾好两名患者。在组长的协助下启动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那一刻脸上的淡定和心里的恐惧形成反差。因为临近本班次下班时间,组长一味劝说,让我脱掉防护服去清洁区处理伤口,我拒绝了,但最终在组长的再三劝说下我同意了她的意见,跟她详细的交班,我以最快的速度脱掉防护服进入到清洁区,正好同事张瑶在清洁区值班,她帮我处理伤口的时候,看到她的眼角有泪珠流了下来,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同事的,不,是“战友”的情谊。
在下班后,闲暇时,会和家人视频通话,和他们报平安,一次,5岁的女儿,和我聊天,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都想你了,你一定要战胜病毒小怪兽啊!第二天,上班时,就把女儿对我说的话,写在了防护服上面。可儿:(女儿的小名)妈妈一定战胜病毒小怪兽,早日与你团聚!
“战役”还未结束,我和“战友”们仍在奋斗着,杏临门下,救死扶伤,我们责无旁贷,从未想过惊天动地,流芳百世,只因身着白衣。武汉的樱花已开,春天已来,待黎明破晓,国泰民安时,你我携手笑看祖国大好河山。
医院
“我们的逆行即将结束”
本期人物:
施宇,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神经外科护士长
年3月13日,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36天,我已经适应了武汉的天气和工作节奏,但对家的思念也是日渐强烈。想念年迈的父母,想念爱人和儿子,想念一起工作的姐妹,想念忙碌在吉大二院科里的日子。身边都是熟悉的姐妹,患者都是熟悉的口音,这些,都让我怀念至极。
今天进病房前,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家书,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怕其他“战友”看到,我赶紧带好护目镜,走进病房。抑制住小小的情绪,我开始了日常工作。在“二月二”这一天,我收到了科室的祝福信息;在3月8号丽人节又收到了科里的慰问信息;今天收到了科里的家书。感谢于惦念,感动于细心。
想起这段日子以来,给我们送物资的大车;想起领导为了让我们过的好一点,到处协调物资……我想家,也想二院了。想念亲友,也想念我的领导和同事。在这里,我努力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也在努力克制对你们的思念。马上要春分了,东北的白天要变长,多想在春日里拉着你们的手,对你们诉说我在武汉的故事,对你们诉说我对你们的思念。
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亲友们放心,雾霾终会散去,我们的春天一定会如约而至。我们的逆行即将结束,凯旋的日子就要到来,到时候,我一定要约上科室的所有姐妹,我们把酒言欢,来一场痛快的“约会”!
医院
“每一天我都必定用尽全力”
本期人物:
赵洋,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新民院区泌尿外科护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木兰辞》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来武汉之后才知道,我们的驻地武汉市黄坡区竟然是花木兰的故乡!这里不仅代代传诵木兰的传说,也传承着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古有木兰替父从军,效忠国家,今有医院医疗队支援武汉,无私奉献,为国奋战!
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最累、最难捱的时光,也是我最难忘、最能感受到善意和温暖的时光。每一天都会发生让人感动的事迹。3月9日,我就收到一份意外的感动!
孩子就读的主持学校校长,得知我在武汉后从长春给我寄来一封信,关怀、鼓励、支持还有满满的正能量。疲惫至极时看到瞬间泪目,每再读一次都感慨万千。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被人称为“英雄”,这个词像有魔法一样,让我瞬间充满力量,不管再难过再劳累,想到这个词就能马上满血复活。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最渺小的一份子,但我知道我代表着长春,代表着医院,代表着我们科室,和所有人一起肩负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希望和重托,无论在武汉的日子多长,每一天我都必定用尽全力,战胜疫情后也定会平安回家!
长医院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期人物:
刑笑佳,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疗队队员,急诊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曲羌笛舞,几许樱花落。不知不觉,已经赴鄂支援一月有余,每天都在和疫情作斗争,决战将近,从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觉得穿上防护服的自己渐渐熟悉,在离家两千公里的祖国腹地,满病房的东北话也挺逗的。
在给8床阿姨取鼻咽拭子时,阿姨带着浓重的湖北味说道:“‘介’大夫行,‘介’大夫真认真,鼻子都捅出血了。”我心里暗笑,有时候男医生确实不拘小节,但是不认真如果出现了假阴性,那就是对全国人民的不负责。作为医生,每次进隔离病房之前,都会心里默念“小心,小心,再小心,保持距离,保持距离。”可每次真站在床旁的时候,又潜移默化地变成:“你张嘴,我看看口腔,看看舌头。你哪里疼?这里,这里,还是这里……”不自觉的和病人亲近起来,这也许就是医生的本能,眼里只有患者,没有自己,这也是医生的初心。
每次从病区出来,十几米的路要经过五道门,要走十几分钟,出来之后,“砰”的一声靠在椅背上,真想如海边的小美人鱼一样,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放空自己。压红的眼眶和鼻梁,过敏细碎裂口的双手是我们的勋章。回到住地后反复消杀,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咳嗽声,犹如深夜安静笔尖的沙沙作响,晴天霹雳,我怎么咳嗽了呢?原来是消毒液呛的,30分钟的淋浴,别说病毒了,我自己都处于休克的边缘。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樱树绿了又红,确诊人数降了又降,夜深人静,思念如潮,落了又起,真想家;“你们”呆腻了的那个家,恰恰是“我们”回不去的远方,真想家;想念家乡的美食,想念家人朋友,想念同事伙伴,想念……
这场疫情在党和国家的铁腕干预下,相信很快会结束的,淳朴的司机大哥贪黑起早地接送我们,其实也非常非常的辛苦,但看得出对我们是满心感激,答应在我们回去之前,一定带我们看看长江,看看黄鹤楼,好期待。忽然想起“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想想,那居庸关的雪,漠北的沙,玉门关的胡笛,神州大地的广厦,亘古不变,像我们国运昌盛的祖国,是我们用尽全力所守护的挚爱。我们只有这一袭白衣,托起大美山河,守护最美家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北国的春城春风拂面
枝头上已有花苞吐蕊
仍战斗在武汉的天使们
感谢勇敢的你们
我们在家乡翘首以盼
英雄凯旋~
来源:新文化报、长春晚报、医院、医院、医院、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