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学子们都要为未来走向考场。其实,每个孩子都并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干什么,但这却是以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能否认的转折点。一切都是未知,却都憧憬着灿烂。就像每一朵花一样,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灿烂,虽然花期不同,大小不同,甚至说,即使长成了一棵不开花的草,也总会秀出一抹绿色,给自己生命增加点色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的意义,而高考,也只是给了自己选择另外意义的一次机会而已。供人选择的路有时候并不多,有时候说像抓阄一样,抓住哪一条就走哪一条,怎么走,却得由自己去设计,去考虑,没有设计与考虑,也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谓摸着石头过河了。
我们这一批人的高考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的高考时间还要往后推一个月,在7月份的7、8、9号。正是酷暑。我一直闹不懂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考试放在三伏天,这时候人体和心理最容易产生不适,中暑、脱水,都有可能发生。虽然20多年已经过去,但仍然能感觉得到那个时候天气的闷热,即使找个电风扇来吹,也全是热风,呼噜呼噜地吹的人心神不宁。但又不得不在考场上尽量保持宁神静气。汗水总会把衣服打湿,多亏那时候身材都比较瘦,也年轻,还不是十分的怕热,如果放在这个岁数,又放在那个环境下考试,估计是无法坚持的。
越离近高考,或多或少的压力就会逼迫上来,于是,就使得我们的情绪始终就那一棵棵的杨树一样,虽然有着旺盛的精力,却在阳光下垂着树叶,连笑都有些吝啬。每次看到高中时期的照片,都会注意到,照片上的人基本上没人笑容,满脸写满了严肃和迷茫。那时候考大学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在泥腿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动力驱使下,大家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那时候我们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真心不错,有一批教学水准还相当可以的老师,再加上学生个人的努力,高考的中签率还算可以。所以那时候也有市里的孩子,以及周边县里的孩子来我们学校就读,也算是一个学校的鼎盛时期。至于后来怎么样,对自己的母校不好作评价,教我们的那一批老师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调到了市里的这个中那个中,也算是对他们教学质量的一种肯定吧。
那时候的今天,我们正处于紧张的复习阶段。那时还没有会考什么的,到时候六七门功课都要考,文科考的是语数外史地政,理科的考的是语数外物化生,加上政治,要整整奋战三天。而在整个高三,我们整体就是一个复习阶段,甚至把初中学过的地理、历史、生物等课本都重新翻出来,从头到尾地复习。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来来回回复习。尤其到了高三的后半段,我们的任务基本上都是做“篇子”--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就是各种铅印或油印的复习题,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采用的题海战术。在复习资料还比较匮乏的那个年代,做“篇子”是我们巩固知识、熟悉题型、扣题押宝的不二途径。中间还要经过两三次的模拟考试,试图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高三的教室是极具特点的。每张课桌上都堆满了复习所用的复习资料和课本,书本后面是一张张略显憔悴的面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话好似专门为高三的同学所订制,因为在我所经历的学业中,唯有高三是真的需要苦作舟的。当然,从老婆的读博士的经历我发现,这也是一个需要苦作舟的事情,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更深的体会罢了。于是,我们就只好一个个地如苦行僧一般,去面对千万大军共闯独木桥的悲壮前程。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是学校政教处的老师们管辖的时间之外,童鞋们都会埋头于书本篇子当中,尽可能地增加学习的营养。
那一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年份,离我们梦中的21世纪还有好几年。虽然若干年前发生了学潮,也发生了苏联解体,但最终也都平静地过去了,有没有对政治考试的影响,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但那年高考,却也是高考史上毫不出色的一年。但这次高考,却决定,或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唯心一点的话,命中如此,就不叫改变命运),所以对自己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尤其是值得庆幸的,在高考上自己的弱项不但没有减分,还给增了不少分,只能说或者是命运之神眷顾自己,或者因为她去打盹,自己救赎了自己。在此之前,自己患上了一种病,头脑发晕,思维已经停滞,周围的一切如在梦中,这一切也对当时的自己来讲犹如梦魇。因为当时已经无法在教室里静坐一刻,书也无法再读下去,何况做题?只好回家治病。那时候的心情的焦虑可想而知。父母也甚为着急。好在被一位住在县城的老中医确诊为额窦炎,吃了几天药之后就完全恢复了,竟然一点也没有影响高考。从心里还是很感激那位老中医,20多年的时间过去,也没忘记在心里感念一下。那时候医生的医德还在,既不云山雾罩,也不上来让你抽血化验,省却了时间,省却了钱财。
高考前,自己经历了推荐保送生、评选地区级优秀学生干部两个事件。保送生的资格自己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放弃,而在评选区级优秀学生干部环节,被童鞋们给足了面子,从而当弟兄们都以“0”分起分点的时候,我是以“10分”起分的,所以很是记得,自己跑去找到在县城替别人们扔砖盖房的老爸要了大概是10块钱,给兄弟们,好像也包括女同学们买了点什么零食,作为酬谢。在不可否认地有小小得意的同时,也真心希望他们能沾上一点喜气吧。
考前吃蜂王浆,是好久好久以前学兄学姐们留下来补充脑力体力的一个老方子。许多同学都宁可信其有,便买来喝,我想,这起码是从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于是乎,我们都喝,相当于现在宣传的六个核桃,或者生命一号。直到现在,我也再没有研究过蜂王浆到底在高考时为自己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后来也确实没再喝过。为了让我们首先保持健康,老师会在高考前两天叮嘱我们别乱吃东西,以免闹肚子,影响考试。说实话,高中阶段我们的营养实在是缺乏,应该说,那时候正是长身体、费脑子的时候,却每天面对稀而可鉴的棒子面粥和碱面馒头,以及无甚营养的炖菜,想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到高考前,学校照例要组织一次动员活动,校长大人亲自训话。无非就是要放松,要劳逸结合,要团结、要紧张、要严肃、要活泼......有点蒙圈......基本是要求我们抓紧学习,放松心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必须是这样--当然,也有许多亲爱的同学已经早作打算了。而我们,必须认真对对待这场有点像抓奖一样的考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说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久经战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事例并非没有。但在每个人的心里,谁也不愿意回炉重造。但最终,回炉重造也不能免,因为心里,还是有理想。
等考试完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估分。那时候还不像现在分数先出来,然后按照分数按图索骥地填报志愿。我们是估完分数后,按照自己估算的分数填报志愿。这不是坑爹吗?有多少童鞋因为分数估计的问题而错过了上大学、选大学的机会。我纵然的确考了个不错的分数,但在当年填报志愿时,就显出了无知与随意,并且因此而事后顿足。这话的确不是矫情,因为要知道,在这种大的人生选择上,有一个人帮你参谋,会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而我们,基本上都是盲目。
也许,这就是命吧。
高考真的只是提供了一次人生的机会。对于一个人或许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成绩真的不是以后你在社会上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至多,它只是一种可能性因素。学习好,永远不代表你以后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学习不好,也未必不会成功。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永远不要以成绩论英雄。尤其是当前的高考制度,积弊尤甚,值得济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