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记(2)
入院前的几天
一
6月5日上午9时出发,10时30医院。友人已与胸心内科(二科)副主任W教授联系过,此时进去,上午病人看得差不多了,相对有空。教授接过常熟拍的CT片、气管彩色内窥图片的报告单、生化检验报告单,认可常熟结论。与我交谈中,还开玩笑地说:“老邹啊,看来你的烟不能戒,戒了,就生病了。”当即开出入院证——但需等空出床位才能进院(院方会电话通知)。同时,开出做PET-CT及气管镜检查的申请单,孩子们去窗口约定了检查日期、时间。
医院门诊大楼。
这时,大约12时。午饭后,友人及女孩等回常。妻、儿、女婿留下找了旅馆——医院的旅馆价位很高,设施简陋、没有内卫的双人房间,要近元一间;如果住宾馆起码-元。(还有更简陋的,每人几十元一晚,还可以自己开伙,但实在条件太差)。
下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这里是南京西路成都路交汇处,南边过马路是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地铁站人口,向东不远就是南京东路步行街。在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医院,周围当然寸地寸金。
我们一行四人,晚饭是在浙江中路九江路口小饭店里用的(在这里,我六十年前做小生意,一路叫卖,大街小巷,十分熟悉——这里的小街巷变化也不大)。我建议这几天,趁晚间在上海难得的机会,走几个地方玩玩。今天沿步行街去外滩。
南京路一如既往的繁华,除第一百货、第一食品几处似乎还是多年一贯,其余一路洋名招牌多于上海老店。店铺里看看普通商品,价格咋舌。
从陈毅塑像处登上外滩观景平台,对岸灯光、高楼、东方明珠电视塔,尽收眼底。儿子用手机拍摄夜景,倒比我用相机拍得好——看来如今手机功能确实不凡。一路向北行,黄浦公园已经没了,外白渡桥修旧如旧,我与妻子在此留影,她一脸忧愁,也难怪。在此地,我讲一些十几岁时,为谋生在上海滩街头四处转悠的情况。即使在海派小说里,也很难找到如此的情节。
近九时,四人打的返回。
外白渡桥。
二
6月6日上午7时45分,到医院门诊楼负一层做PET-CT。
我轮到第三位,在我前面一位中年人,看来是经济界成功人士,他做PET-CT实际上是健康体检。根据介绍: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如今有许多有钱人,将此作为体检手段。那时价格是元,一律自费。
一会儿,播音喇叭里通知我进入注射室。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在注射室内间,从窗口伸出手,核对姓名无误后,为我静脉注射了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还交给我两瓶ml装矿泉水,要我在检前休息40分钟,饮水ml,大概目的是让显影剂分布到全身;检查前播音喇叭里又关照排空小便,再饮用ml,然后进检查室,全身扫描约25分钟;根据医嘱,让我休息一会儿,第二次扫描。检查过程医生、护士都十分细致,耐心。
PET-CT.
PET-CT检查的报告,在第二天下午3时取出。报告书像一本彩色画册。除数幅彩色图像,还有详细的包含对人体各部位的检查结论。除明确右肺上叶后段肺癌,各脏器均无异常。特别令人惊奇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曾摔倒肋骨骨折当时医生读透视片,说断了一根,而这次检查结论是肋骨有两根显示陈旧性骨折;年轻时患过鼻炎,后来自愈了,而这次检查结论是曾患额窦炎;总之,只要你曾经有过的病、伤,无论历史的、现行的,隐藏的、显性的,在PET-CT的法眼下,都一览无遗。
傍晚下起小雨,我与孩子们去了老城隍庙,在和丰楼(老城隍庙小吃广场)品尝了各种小吃。
住院前在上海老城隍庙。
三
6月7日,上午7时50分到达内窥中心,我排在气管镜检查第1号,等到9时10分才由助理医生导入检查室。检查室里有一位老教授,坐在电脑显示屏前,检查由助手操作,护士打下手。我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给我上麻醉。听医生交流,知道这次检查目的性很强,要测出肿块与支气管与总气管接口处的距离,还要深入到支气管远端。检查过程中,老教授还与送检的W教授通电话交流,专业性很强的术语,我听不清楚(后来知道,肿块位置与手术方案有关)。
内窥镜插入了两次,检查得十分仔细到位。
检查结束,当即给报告单。肿块与气门接口处距离1.3厘米,肿块没有全部堵塞气管,气管远端有阻塞性肺炎。
下午,孩子与W教授碰头,还是没有床位。打算明天回家等待。
四时左右,乘地铁去中山公园。地铁出站后,还走了好多路,进公园,人迹稀少,规模也不大,感到徒有虚名。从另一门出来,兜到了万航渡路华东政法大学旁边。
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天乘公共汽车回常,傍晚与W教授通电话,被告知明日可入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