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是什么意思马斯克卖碳赚了16

今年两会首次将“碳中和、碳达峰”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列为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国领导人还作出了到年达到碳峰值、到年实现“碳中和”的努力,国务院和中央银行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推进政策。

有一阵子,从实业公司到资本市场,都在好奇地讨论它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二级市场甚至有许多“碳中和概念股”跌停。

碳排放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还可以换成真正的黄金白银。年,通过出售碳积分,特斯拉实现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是年净利润的两倍多,可以说它卖碳积分赚的钱比卖汽车多。

对突如其来的“碳中和”问题,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到年实现“碳中和”?后发国家普遍大力发展工业,很难避免大量的碳排放,我们是否做好了“碳中和”的准备?碳排放权交易听起来和比特币一样神奇,能实现吗?本文综合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分析了碳中和的背景和前景。

01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

碳中和,是指温室气体本身的零排放。当今人类的科技水平,生产生活中无论如何都会产生碳排放,比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零排放”并非指不排放,而是指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材料、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植树造林、碳捕获等手段,使自身碳排放得到“吸收”,实现正、负向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据此,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是分不开的,但是根据“年碳中和”的大目标,到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值,然后逐年下降。

为何在年?由于全球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人类需要达到碳中和,这样才有更大的可能性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如全球变暖问题,而这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努力。

02

“碳交易”是什么?

仅靠政府的政治承诺是不够的,要想减少碳排放,必然会带来短期成本的增加,从公司盈利的角度来说,这是缺乏动力的。

在这个时候,“市场之手”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武器,将碳排放量化,变成可以买卖的商品。

这一方法已经在人类控制酸雨方面起作用了。年代,美国的酸雨问题非常严重,二氧化硫会污染河流和土地,使建筑加速腐蚀。为了应对酸雨,美国政府发明了市场手段,对酸雨问题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如果超过限额就必须去购买,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这个办法非常有效,而且执行起来也很便宜。

就碳排放而言,未来每一吨碳排放就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这将改变传统观点,认为碳排放是免费的。

所谓“碳交易”,就是政府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设置上限,并以排放限额的形式向企业分配或出售该限额,企业可以购买或销售排放限额。

参与交易的工厂、电厂等生产企业可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排放量减少,则可出售余量,或将其保留备用;如果已用尽现有配额,则需要购买更多配额,而购买价格通常具有惩罚性质。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久而久之,政府就能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少,增加价格压力,从而促使企业减少排放,以此来释放市场竞争,促进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现在,欧洲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经开始了这项研究。从年起,中国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今年3月,湖北省政府官员表示,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前启动在线交易,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家电力企业开始正式注册,谁能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积累足够的碳排放余额就能卖出好价钱。

此外,碳排放量较大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大重点行业,也将逐步纳入交易市场,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也有望进入。这类行业的高排放量企业,将是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买家。

而新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电动汽车,环保等相关企业,将成为碳交易的主要卖方。还有节能减排效果良好的企业,可以向需求方销售额外的碳排放配额。

假如中国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交易,那么它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因为还没有人能在这么大的经济规模上尝试。

03

特斯拉靠“卖碳”盈利?

科技巨头们都做了什么?

科技巨头普遍积极参与碳中和计划。

就个人而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年都需要乘坐私人飞机旅行,但私人飞机无疑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盖茨当然不会因此放弃乘坐私人飞机转而乘坐普通航班,而是每年直接花费万美元来抵消个人的碳足迹,即为自己的超限排放购买配额。

盖茨还投资了大量的碳中和项目,尤其是碳捕获,使用碳封存技术等,这些都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减少碳排放的。

对于碳交易,特斯拉最为积极。特斯拉公司年财报首次显示其全年盈利(7.21亿美元),其中出售碳积分所得收入15.8亿美元,超过净利润的两倍。

在美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积分政策,有11个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年前必须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若数量不足,则必须购买碳排放量积分以弥补差额,以避免被重罚,因此特斯拉成了“卖碳翁”。

尽管特斯拉没有在其收益报告中披露其碳排放购买业务,但事实上,年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和欧洲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克莱斯勒都表示,他们已经向特斯拉购买了美国的碳排放限额。全世界范围内,菲亚特克莱斯勒已花费18亿欧元购买碳排放限额。

其它技术巨头也在尝试“碳交易”。在年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宣布取消了iPhone的耳机和插头,这一做法每年可以减少两百万吨的碳排放量,包括在生产和物流环节。

据苹果年环境报告,整个公司的年排放量是万吨。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基本上是0,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就拿iPhone11proMax来说,一个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大约排放86千克二氧化碳,其中78%产生于生产环节,3%产生于运输环节,18%来自于整个生命周期所使用的电力。

苹果的碳足迹(年)

在中国科技巨头中,腾讯是一个对碳排放给予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jiangshop.com/edywh/11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